埃及紡織服裝業面臨巨大壓力
-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達成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各成員國將于明年1月1日前廢除紡織品和服裝配額制度。隨著紡織服裝業即將進入“自由貿易”時代,埃及紡織服裝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紡織和服裝業是埃及一大支柱產業。紡織業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社會提供了100多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同時還在棉花種植、銷售和服務領域提供了100多萬個非直接就業機會。然而,在取消配額限制后,埃及的紡織業將成為受沖擊最大的行業。埃及國內一些學者和媒體對于取消配額制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在目前埃及失業率已高達9.5%的情況下,一旦紡織行業遭受沖擊,大量在這一行業工作的勞動力未來的出路將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
埃及國有紡織企業所占比重大,大約占全行業的90%以上,國營棉紡廠達4000余家。這些企業長期面臨著共同的難題:債務負擔沉重,生產資金不足,技術設備老化,勞動力過剩,有些廠子的富余工人數量甚至超過了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埃及計劃學院對國內紡織業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埃及目前除了四分之一的紡織廠運轉還算基本正常外,35%的工廠需要技術改造和更新,另外40%的工廠正面臨著被淘汰的境遇。調查還顯示,這些工廠三分之一的產品無法在市場上銷售。
在過去40多年中,埃及的紡織和服裝業一直享受著關稅保護,但從今年3月開始,根據世貿協議,埃及在紡織品和服裝進口方面執行開放政策,來自東亞和東南亞的產品開始源源不斷地進入埃及市場。
埃及紡織和服裝企業顯然對取消配額準備不足。這些企業表示,離2005年1月1日越來越近,時間實在是太緊了。由于過去幾年紡織品市場的不旺,它們根本沒有能力對老、舊設備和技術進行更新與改造,因此它們至今還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競爭。據業內人士透露,埃及從歐盟那里總共獲得了8000萬歐元的貸款,用于紡織和服裝業的更新和發展,但大部分資金至今沒有被利用。
埃及的棉花以其高品質享譽世界,但近年來在國外市場上也受到巨大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美國政府提供補貼的棉花對埃及棉花的沖擊最大。2003年,埃及棉花出口商利用本國貨幣埃鎊貶值50%的機會,在國際市場上出售了200多萬堪他爾(埃及重量名,1堪他爾約等于44.928公斤)的高質棉,同時又在國際市場上大量購進低質棉,以填補埃及國內市場的需求。
一名埃及紡織業人士說,由于幾年來紡織業一直受到國家的保護,使得紡織和服裝業怠于在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工夫。他認為,“埃及的紡織和服裝業只有在國際競爭的條件下才能真正找到提高產品質量的正確道路。”
埃及商會出口局副局長阿迪勒·阿扎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取消對紡織品和服裝的配額限制,將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而埃及企業家協會主席賈麥勒·納齊爾則強調,“國家必須給紡織和服裝業以扶持,從而幫助這一行業渡過即將到來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