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分析服裝業的三個難題
- 當下正值服裝換季時節,雖然街頭各類服裝專賣店“甩賣”聲一片,但其實對于國內眾多服裝企業而言,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因為他們都要不得不面對因換季而產生的巨大的“庫存”問題。“不少服裝企業即使現在停產,靠賣其庫存也能維持一兩年”,這就是國內服裝企業庫存問題的嚴重程度。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休閑服飾對流行較為敏銳,因此更新淘汰很快,一不小心就會帶來大量的庫存。”。在全國知名的休閑服裝生產基地——中山沙溪,一個知名的休閑服廠家,2001年銷售額為1億多元,而其倉庫庫存也達到了1億元以上,幾乎和銷售額持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廠家往往出于處理庫存、回籠資金的考慮而進行拼命地甩賣,否則‘一不賣力’,‘一年到頭,賺到的就是一堆衣服’”
供應鏈信息的信息化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據了解,一般的服裝企業正常庫存比例應為20%,而國內許多企業卻遠遠高于這個比例,這就造成了眾多服裝企業銷售額一年比一年大,但同時庫存也一年比一年大的“怪圈”,甚至有業內人士把“庫存風險”比作“一把懸在服裝企業頭頂的刀”,時時刻刻在威協著企業的健康發展。
深受庫存之累的還包括內衣企業。近年,國內內衣企業打得火熱,紛紛制造出各種時尚以帶動消費,但是成也時尚敗也時尚,一旦暢銷肯定就會斷貨,再去補單生產又錯過了市場,而一旦某些產品滯銷,就必然會換來大量的庫存。
庫存的風險如此之大,顯然并不是服裝企業的初衷,而是他們忽略了可能形成庫存的某些環節。
“服裝企業在渠道上的鋪貨和補貨的周期太長,客戶的信息反饋到總公司,再進行采購和生產,到最后貨送到專賣店,要歷時數月,彼時如果銷售旺季已過,暢銷品也會變成滯銷品”協同商務軟件供應商——瑞典Intentia公司的咨詢顧問孫駿分析認為,服裝企業庫存問題的形成主要是多方面的,渠道上的銷售數據沒有及時反饋,而且反饋準確度不高,直接導致了計劃出現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偏差;此外,分公司、經銷商、專賣店之間由于信息不通,無法及時地調貨,也導致了不必要的再生產和貨物的積壓。
“季節性服裝的銷售旺季很短,因此需要提高預測、備貨、生產等各個環節的效率,特別是減少庫存量,降低庫存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行業對市場快速反應的需求一點也不比IT行業低”。
事實上,早在2000年,國家信息產業部就正式決定將紡織行業作為中國企業信息化試點行業,但響應者似乎并不是很積極,“那要花很多的錢”,業內人士表示。
只有一部分比較有實力的企業才能面對供應鏈建立整套的數字化系統,比如雅戈爾等。對于加盟商而言,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市場反應能力,也為貨品、資金的快速周轉提供了保證,提高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通過信息化來暢通渠道,對于解決服裝企業的庫存問題而言,僅是手段之一。長期致力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品牌營銷咨詢的法國五聯合時尚品牌策劃機構咨詢師鄭磊便向記者表示,采用信息化管理,有一定效果,但畢竟只是一種手段,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只能減少庫存,并不能實現“零庫存”的狀態,由于受到其他諸多方面的影響,庫存風險還是會隨時產生的。
終端消化成為化解庫存關鍵陣地
“以前,服裝企業多依靠分銷的方式來解決貨品庫存的問題,即換貨制和買斷制,但它們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前者是品牌企業代為經銷商承擔庫存風險,減少經銷商貨品的管理成本,所以隨著銷售網絡的擴大庫存貨品的數量也會正比增加;而后者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品牌企業實現‘以銷定產’的目的,但它要求經銷商必須擁有很強的市場判斷能力及產品銷售能力,無形中加大了經銷商的經營壓力,往往成為變相的庫存轉移,不能產生實際的市場銷售。”鄭磊說。相比而言,特許體系下的終端賣場,則能及時地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差異化銷售,并可采取就近配給的方式,由企業或區域的配送中心對其進行及時的后續貨品補給,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因產品周轉而產生的銷售空檔,還可有效地化解庫存風險的產生。
“特許加盟雖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是能夠被服裝企業所采用應該說是具有創造性的。”杉杉集團的一位前高層如是表示。在過去杉杉一直使用自己建立起來的營銷渠道,但是渠道中存在著的高額的庫存問題使其損失慘重,直到杉杉忍痛割舍了原有營銷渠道,解散了銷售公司,代之以特許加盟銷售體系,才終止了杉杉在西服領域的下滑勢頭。
特許加盟的確能降低庫存,但是靈活的配貨體系也要跟得上。“為了有效地解決庫存風險問題,我們改變了原先的全國‘單款制’的配貨體制,實行對各區域加盟店的分區配貨。”美特斯邦威總裁周成建說,“原先‘單款制’的弊端在于:未將所設計的所有貨品進行細化分類就直接給全國所有的加盟商選擇配貨,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對他們而言有著很大的庫存風險;而實行分區配貨后,由于可根據各區域的不同特點,特別開發出一些針對性的款式,因此使得本地的產品結構更加接近當地的市場需求,這樣的改變不僅減少了他的庫存風險,同時也提高了終端賣場的市場競爭能力。”
顯然,采用特許加盟的方式建立起來的終端賣場以及靈活的配貨體系,在預防和化解庫存方面無疑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但是,周也承認,加盟商雖然可以降低庫存風險,但還是要有一定數量的自營店,主要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因此,周除了在幾大具有“市場戰略”位置的城市開出品牌形象店之外,國慶前開業的杭州店更是達到了5000平方米。
“國內的服裝品牌旗艦店多沒有特色,因此不構成鮮明的渠道傳播力”一個銷售經理說,看來,在改進了銷售和配貨體系之后,國內服裝企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小資料
目前服裝企業處理庫存的主要方法有:
一、在大商場設立特賣場或設立特價品專賣賣場。
二、作為促銷贈品發放給客戶經銷商。
三、換商標改成其他品牌出售。
四、轉換流通渠道,走批發市場銷售。
五、在賣場作為特價品吸引顧客。
六、外銷銷往不發達國家。
渠道商聚會杭州探討自身前景
目前,中國渠道業正在進行著深刻變革,渠道商生存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業內有一種觀點為:“10年后經銷商這個階層將會消失”。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不論那些超級零售終端如何跋扈,還是生產商如何推行渠道扁平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經銷商的作用不會減弱,只會更加集中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