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匯計算機系統 - 實際成本及時間管理
踏入2004年,制衣業正處于反彈期,對不少廠家來說,現時的煩惱并非如何接單,而是如何完成訂單的交貨日期及生產質量,與及同時亦需兼顧訂單的預計及實際成本。一連串物料以及生產進度等細節,偶一不慎,隨時便因未能符合客戶訂單中的種種苛刻條款被罰,而引致嚴重的損失。固此不少業界投資者現時的心情有如擔心種下地雷于快將收成的田園。對于以上問題,直接或間接令廠家更重視本身的管理及加強資料數據上的分析及整體運作控制。縱使市面上有數家公司均可提供現成專業的制衣生產管理系統 ( MRP , MRP II ) 或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 ERP ),然而一直以來,此類系統供貨商所提供的軟件均只針對于個別范圍。
試問又有多少系統可以處理由開始做辦、計料、計價、接單、生產自動排期、訂料、存倉、生產車間管理、生產工飛進度、計糧、考勤、外發加工,以至船務、會計等不同部門的運作管理?可于互相緊密接連而得出多方面實時的數據分析,甚至自動提示效果?
港匯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 DataPerfect Systems Limited ) 開發的 Dtrade Garment ERP Solution 正為有以上需求的廠家提供一套整合的解決方案。該公司于1988 年在香港成立,由于公司創辦人亦出身于制衣業,固此銳意開發一套專為制衣業而設的軟件。經過10多年的蛻變,公司早已累積不少忠實的客戶。然而限于技術問題 ( 當年Internet尚未完全普及 ) 卻始終維持于訂單、存倉與生產工飛系統因分別安裝于不同地點而出現的資料不能完全同步的問題。有見于此,公司于2001 年花了整整18個月時間默默開發全新一整合的 Internet 版本。
公司負責人笑言,憑借著過百名客戶保養收入支持,即使于期間堅持未完成前不賣一套的原則,仍可成功渡過此段默默播種的日子。
直至現時該系統已有不少制衣廠使用,其中包括不同的梳織、針織及毛衣廠,當中為不同成衣而設的特別計料功能,如毛衣計料、胸圍的“杯”計料,甚至于布或毛冷的原紗計料等功能均深受不同廠家贊賞。
除了前段所提及的功能之外,系統更提供不同的管理功能,而成本分析及時間管理更是當中的重點。
成本分析基本上可分為預計成本及實際成本兩部分。預計成本當然是指可處理主料及輔料、CM、配額、加工、后整、運輸等預計成本項目,而用戶更可按不同情況需要預設或修改成本項目及算式以處理同一貨品CM、CMT、FOB、CIF、LDP 等不同的成本版本。
而實際成本方面,系統可自動根據訂料的數量金額,發料的數量金額,比較三者間的差距賺蝕,CM的實際廠價,配額的實際使用成本等不同成本項目作出互相對照。訂單的實際利潤及成本預計差距便一目了然。
時間管理可分為不同層次,首先是生產排期,用戶可根據訂單的交貨期、數量、貨品的難度值等因素,利用系統的自動排期功能分配及推算完成日期,而透過接口中簡潔的過期提示功供能,用戶可再行分配訂單予不同生產線或工廠,甚至作出拆單或加班的安排。從而達至更佳的排期預算。
另一方面,訂單中的關鍵流程管理 ( Critical Path ) 可一一列明各樣工作事項,需時,而系統更可自動查察過期而未完成的事項,并自動提示訊息與相關員工,避免當中的錯漏。
至于生產方面,用戶可根據每一生產工序設定標準需時 ( SAM ),從而計算出生產工序需時以及衡量工價之合理水平。此外更可接連工飛數據,分析出實際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寫字樓的用戶更可透過Internet 接連,實時查詢訂單的生產進度 ( W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