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為仕德偉發展插上飛翼
常熟市政協常委仕德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夏偉量
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大潮的產物,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小平同志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理論,是民營企業催生和成長的土壤。可以說民營企業從孕育到誕生、成長、壯大,都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發生的。
仕德偉集團從零售家用縫紉機起步,發展至今,成為國內外50多家知名縫制設備品牌的江蘇常熟地區總經銷商和代理銷售商,數千家固定客戶覆蓋華東地區,年銷售額超過一個億,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縫紉機銷售與服裝OEM基地,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回顧仕德偉的發展軌跡,無疑是鄧小平同志民營經濟理論的有力見證。
上世紀80年代,我在常熟一家手套廠當副廠長。計劃經濟時代,大家都是端著鐵飯碗,企業談不上什么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標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的方針政策鼓舞下,我從父母、親戚那里湊足了三萬元作本錢,租了個9平方米的店面,在這個地面比馬路路面還低三級臺階的簡陋小屋里,勝家縫紉機服務部---常熟市第四家被批準的私營企業誕生了。
當時,常熟有招商場以“衣被天下”而聞名遐邇,與此相匹配的服裝機械需求及相關服務與日俱增。初時的“勝家”不過修舊利廢而已,充當配角,很不起眼。但畢竟搶了同行先機,就像弈棋,誰先搶到手,哪怕占有半子便宜,誰就搶占了控制局勢的主動權,再加上靈活商業頭腦和經營訣竅,市場勝算自然在握。經過艱苦奮斗,我掘得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
1992年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他關于民營經濟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的論斷,以及“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個有利于的提法,更堅定了我發展企業的信心,在這種信心的鼓舞下,在“勝家”基礎上我又成立了今日縫制設備有限公司,企業駛上了快車道,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范圍的延伸,誠信為本,取信于人的經商理念開始貫穿于經營的全過程中。1992年,與“勝家”同時起步的康博集團急著要趕制一批工作服,在關鍵的時刻,偏偏缺少相配套的圓頭鎖眼機,緊急派人前來求援。當時服裝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引進外國先進設備、流水作業僅僅是國有企業的“專利”。我們手頭也只有國產圓頭鎖眼機,性能差是國產設備的狠命弱點。但既然人家找上門了,就有義務幫忙到底,于是我親自帶著技術人員跟機一起進廠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隨修理。自此之后,康博集團成了我們最好的客戶和朋友。
做生意,歸根到底是用商品說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商品魚龍混雜,坑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為了建立信譽,從創立“今日”的第一天起,我就確立了銷售品牌產品的經營策略,抵制假冒偽劣,通過正常的貨源渠道來保證商品的品味和質量,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好評。而企業也登上了新的臺階,成立了仕德偉實業集團。
近年來,常熟建立了一個以服裝為主導產品,紡織面料、小商品、日用百貨、文化用品、五金電器、縫紉機為配套產品的招商市場---常熟招商城,成為全國最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招商城的發展奠定了縫紉機行業的市場基礎。僅常熟市場,每年縫制設備需求量就高達數億元。與此相配的縫紉機市場卻還不能滿足龐大的服裝加工市場的設備需求。而且所經營產品的檔次、管理的手段和服務的質量也遠遠跟不上服裝廠家的需要。經過多方調研和反復論證后,我決定興辦縫紉機城,讓世界各國生產的縫制設備在這里展示,讓顧客根據自己的要求在其中挑選自己所需的設備。這個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政府的支持下,第一期工程已于2002年10月8日正式開張迎賓。在6500平方米的展銷廳里,陳列著50多個知名品牌的數百種不同型號的縫制設備,來自德國、美國、日本、香港、臺灣、上海、天津、浙江等國家和地區的縫制設備應有盡有,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縫制設備專業市場。
黨的十六大以及2004年“兩會”期間對憲法所做的修改,是對小平同志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民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地位給予了充分肯定。我認為,這將是非公經濟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我準備在常熟建立服裝OEM中心,推出中國首家一站式集群服裝OEM的“航空母艦”,以常熟為中心吸納長三角經濟帶3000多家服裝加工生產企業,這個陣容強大,管理先進,設備技術雄厚,堪稱亞太一流的專業服裝OEM制造群體,將成為打造服裝頂尖品牌的搖籃。
仕德偉從9平方米的店面起步,到擁有國內最大的縫制設備專業市場,和其他民營經濟一樣,不但成長為一支能夠和國企相提并論的企業,也為社會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而這一切,充分說明了小平同志發展、扶持民營經濟的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