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出口歐盟新國下降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對歐盟新十國出口鞋比去年同期下降二成,只有二千三百萬美元。專家分析其原因是,歐盟外貿標準較原十國高,制約了中國鞋的出口。
今年前四個月,廣東對歐盟新十國出口鞋持續增長,進入五月后,出口大幅下降,其中六月份降幅達到七成。
今年五月一日,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塞浦路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耳他、波蘭、斯洛文尼亞等十國加入歐盟。入歐盟后,各國的關稅、進出口審批程序、貿易政策、企業運作規則等都統一。這使新入盟國家的關稅大大降低,降低了中國企業與新入盟國家的交易成本,但是標準的統一也給廣東鞋業的出口帶來了不利影響。
首先,降低了中國鞋類出口企業的成本優勢。東歐十國原技術標準相對較低,在新標準下,中國鞋原有的成本優勢減弱很多。同時,技術性壁壘的出臺,將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制約中國鞋類出口的“瓶頸”。
其次,歐盟嚴厲的反傾銷規則也將使中國鞋類出口面臨更大的挑戰。根據歐盟現行政策,對進口中國的鞋和陶、瓷餐廚具三類產品采取配額限制。五月一日前,中國的這三類產品進入十國不需要配額,十國入歐盟后,進口中國這三類產品不設過渡期,直接采取配額限制。
有關專家稱,在此情況下,中國制鞋企業要迅速掌握歐盟的相關法規和制度,以適應新變化。出口企業不能只靠低廉的價格來占領市場,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在增加產品出口的同時,加大對歐盟新增十國的資本投資力度,在當地設立生產基地,利用新增十國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