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針織企業發展出路
在前不久舉辦的2004年汕頭國際毛衫、內衣論壇上,記者聆聽了行業專家的講座,并深深思考了我國針織工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
針織行業發展良好
近幾年來,我國的針織服裝,包括針織毛衫在內,保持高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03年全國針織服裝的產量為212.7億件,其中毛針織的產量為20億件,實現了近5年來產量翻番;生產襪子127億雙。2003年紡織服裝的出口額為804.8億美元,其中棉針織231.87億美元,毛針織12億美元,總計2003年針織品的出口額為243.8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毛衫的出口量已經占到世界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統計數字表明,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速度連年攀升,而針織業是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
針織業的大發展不僅體現在數量的增加,更表現在質量的提升。國內消費的改善和國際競爭的激烈,使針織企業相當重視產品質量,不管棉針織、還是毛針織在品種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內衣外衣并存,一年四季皆宜,款式、顏色豐富多彩,產品琳瑯滿目。上下游產業相互鏈接,為整個紡織工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清醒認識困難差距
回顧已經發生的反傾銷案件,涉及針織業的有襪子、文胸、睡衣,這可能只是個開始,所以中國在努力保護合法權益提出抗議的同時,更應該積極尋求辦法,另辟蹊徑。
由于過去中國不太重視知識產權,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市場的國際性融合不斷深入,國內企業也越來越關注設計、關注原創,尤其是我國實行了“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法”,更有效地遏制了抄襲現象,從立法上保護了設計者的版權。但是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較,國內產品仍舊表現出質量不高、設計不多、附加值較低的現象,技術裝備實力低,產品開發能力弱,尤其紗線原料和面料的開發更是薄弱環節,這使得跟隨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欠缺。而且國內加工能力過剩,很多企業仍然維持低工資勞動力、加工密集型產業,缺少品牌化管理。部分地區雖然形成集群地效應,但工藝雷同,產品單一,缺乏資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帶動局部技術革新,這都制約著針織工業前進的步伐。
探索企業發展出路
第一,產品開發是關鍵。從原料的角度,生態環保纖維層出不窮,天絲、大豆蛋白纖維、竹纖維、莫黛爾等新型纖維大放異彩,使得利用多種纖維混紡、交織的技術應運而生,為針織產品更好地體現時尚、美感,改善服用性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為設計師增添了創作靈感的來源。而諸多高科技成果的應用,例如SP感知技術、陶瓷技術、運動羊毛、納米技術等,帶出了功能性纖維的研究課題,醫療、軍工等新領域的成功試用也促進了紡織工業的發展。從織物的角度,適應針織品快速成型的特點,生產商應跟隨國際流行趨勢,不斷開發面料結構、新穎設計,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企業更要擴展針織品向家紡用品、裝飾用品等方面延伸。
第二,品牌推廣任重道遠。要在當前的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獲取全額的利潤。品牌要贏得知名度和美譽度,就要努力創造生機活力,引導消費。品牌戰略正是今后國內針織品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第三,建立強大的市場監控力。面對市場千變萬化,如若信息及時,應對適宜,猶如沉著艄公,經得起風浪。而我國企業發展時間長,管理層次多,比照先進管理模式,差距不小,所以努力提升企業的品牌管理是當務之急。管理到位了,快速反應機制自然順理成章了。(圖為2004年汕頭國際毛衫、內衣論壇舉辦期間的產品展示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