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展會的“臉”悄悄在變
- 連續多年采訪燈博會、服博會、電展會等中山市品牌展會的記者發現,展會的臉悄悄在變,除展館內外廣告板塊成為企業爭搶的舞臺外,品牌企業的觸角還伸向展會期間的各種主題活動,折射出企業品牌意識的覺醒。
企業注重自我包裝自我推銷
今年電展會舉辦的日子日益臨近,品牌企業爭奪中山火炬國際會展中心周邊廣告板塊、公路沿線燈柱廣告、歡迎旗等的廣告大戰正在進行。而此前舉辦的燈博會和服博會上,品牌企業搶占有利位置的大手筆令人感慨。燈博會期間,駐足展館前的中興大道,放眼望去,紅白相間的“松本照明”燈柱廣告貫穿全線,成為展館前一道最搶眼的風景;其實,燈博會期間像“松本照明”這樣搶占重點路段、主要出入口的企業還有不少,包括歐普照明、華藝燈飾等知名企業都不乏大手筆。為了合理“分配”這些廣告資源,燈都會展(中山)有限公司采取了商業化運作手段,最大限度地凸顯了這些資源的商業價值。在剛剛結束的服博會上,人們看到了更多非服裝企業爭奪廣告舞臺,包括陽光半島等房地產項目,聯通等電信企業。如聯通大手筆取得“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華南賽區的總贊助權,將聯通與服裝設計的時尚緊密地聯系到一起,不能不讓人感嘆企業自我包裝、自我推銷的良苦用心。
注意力經濟時代促使企業品牌意識發生變化
站在現實的基點上回顧過去,進行縱向比較,也許更能看清企業品牌意識的喜人變化。記得中山市品牌展會的初創階段,進出主辦地的道路兩側,插的是歪歪斜斜的歡迎旗,雖然五顏六色,但只見文字不見圖像,不免乏味;而今,企業推出的燈柱廣告和歡迎旗,以富有創意的設計和整齊劃一的布置,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展館內外,企業的宣傳形式也花樣翻新,幾年前,企業的主要宣傳形式還停留在展位語言,加上零星的廣告板,如今,展會紀念品、工作服制作權,主題活動冠名權、贊助權等,都成為企業爭搶的對象。就連外地企業也不甘寂寞,紛紛加入中山市品牌展會的廣告爭奪戰。如由第八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方健夫設計的、在北方市場有一定影響的丹虎品牌,有意到南方拓展市場,于是選擇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這方舞臺,取得“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華南賽區一項冠名權。在注意力經濟發達的今天,企業競相爭奪人們眼球,人流密集的各種品牌展會成為一方理想的舞臺。不少知名企業深度挖掘展會的宣傳效應,推動了展會的商業化運作,大大節約了政府主辦展會的投資,企業也通過展會平臺擴大了品牌效應,進而實現了雙贏乃至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