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購機電一體化縫紉機
縱觀國內外縫制設備的發展歷程,縫制效率的提高大體上經過了專業化階段(生產各種專門用途的縫紉機)和提高化階段(縫紉速度的提高),現在已經到了機電一體化的時代。所謂機電一體化對縫紉機而言,就是縫紉機的刺布、挑線、鉤線、送料等執行部件仍沿用原機械機構,而控制方面則采用電子或微電腦系統。一般的區分是含有編程和CPU處理的控制系統稱為微機控制或電腦控制系統,無編程和CPU處理的稱為電子控制系統,其中電子控制技術較為簡單。從控制內容的廣度來區分又可分為單機電腦控制和縫紉單元(縫紉組合)電腦控制二大類,后者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更高。
相對于機械式縫紉機而言,機電一體化縫紉機有著其卓越的優勢。除了一些自動化的功能如:自動停針位、自動線跡技術、自動加固縫、自動縫繡、自動換色線、慢速啟動等等外,用戶在選購時還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性能?
清潔性
對于服裝生產企業來說,就提高服裝生產檔次和滿足客戶訂單要求來看,產品是絕對不能出現油污的。這就要求縫紉機機頭的設計能使針桿、挑線桿及旋梭周圍不使用機油,實現清潔縫紉,以避免對布料的污染。
“中捷”2J9000無油潤滑高速平縫機,干式機頭實現了完全無油化,沒有機油飛濺,不用擔心油污產品,也不需要定期注油。縫紉機油的零損耗非常有利于環保。
可縫性
縫紉機達到最后轉速后,最重要的技術問題便是可縫性,包括線跡是否良好、是否柔軟、是否穩定,有無跳針、斷線、是否起皺等。
“標準”GC6195系列高速平縫機采用牙架曲柄偏心軸,送布的前后傾斜角度可自由調節,最大限度減少起皺及上下縫料誤差。“上工”GD8-4雙針平縫機,針桿擺動與送料牙同步送料,保證布料平整,線跡美觀。通過機械控制扳手,實現分離針桿,使其中任意一根針桿停止在上死點位置,保證直縫、折角縫線跡的美觀。
布料兼容性
增大送布牙的調整范圍,可縫制更多不同類型的布料。或者根據各種面料調整最合適的差動量,在進行前后送布時,即使針距長度發生變更,差動比也不會發生變化,無需再進行調整。
日本“重機"DLU-5490N-7單針平縫差動上下送布自動剪線縫紉機,通過對挑線機構、線槽、壓腳以及送布的研究,實現了低張力縫制,可以對應多樣化的面料。通過充足的附件配置以及局部吃省縫裝置可以實現與送布同步的上送布軌跡和部分吃省縫,有著更廣泛的面料適應力。
穩定性
新型的縫紉機應用電腦解剖,從機殼的結構到每個零件的細小部位均實現了最優化設
計,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噪音與振動。在機頭的設計上實現了最佳平衡,上軸和下軸的傳動通過同步齒形帶傳動使噪音有了大幅的減少,實現了低振動、低噪音,即使是在高速旋轉下也能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作業。
“標準”GC6100M高速無油平縫機,運動部件使用滾動軸承連接、固體潤滑脂潤滑以及特殊的耐磨材料,使得機器運轉精度高,使用壽命長,有著良好的穩定性。
易操作性
縫紉機的人性化設計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提高操作者的作業效率。具體表現在放料部分比以前的平縫機寬闊,使要縫制的面料更易于取放和回轉;底線卷線裝置安裝在機臂上面,卷線量的調整及梭芯的拆裝簡單;對應于踏板的踏入量,可選擇起動的轉速;易懂易用的操作盤,使操作者容易記憶,操作時不會產生迷惑。
人體工程學設計極大簡化了使用。從操作者的角度來進行設計,強調使用的簡易性。比如“重機"MF-7800系列縫紉機,設置了毫無壓迫感的寬闊的操作空間,將筒型機臺設置成操作性優越的最適宜的長度,確保了操作空間的舒適。 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