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7月臺灣機械工業出口大幅增漲
經歷了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之后,中國臺灣省機械產品出口在近兩年已經逐漸回暖。未來幾年里,大陸地區和東南亞將成為其重要的促銷市場。
出口機種
2004年1-7月,中國臺灣省機械出口值達到70.1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6%。主要出口機種中:工具機產品排名第一位,出口值達到12.4億美元,較之上年同期大幅增加36%。塑橡膠機械排名第二位,出口值為5.37億美元,較之上年同期增長28%。流體機械排名第三位,出口值為5.31億美元,較之上年同期增長23%。特殊功能機械類第四名,出口值4.3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4%。
出口國家
依出口國家和地區排名來看,2004年1-7月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特區排名位居第一位,出口達到2.6億余美元,占總出口額37.2%,較之上年同期增長21%。美國排名居次,出口機械達到12.38億美元,占總出口額17.7%,較上年同期增長28%。日本排名第三位,出口額達到3.7億美元,占出口額5.3%,較之上年同期增長8% 。
亞洲地區增長之勢明顯,泰國位居第四位,出口額達到3.11億美元,較之上年同期成長32%。越南排名第五位,達到2.2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馬來西亞排名第六位,出口額達到1.8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增長27%。
進口機種
具有特殊功能的機械進口排名位居第一位,進口值為30.3億美元,占全部進口值的31.5%,較上年同期增長39%。工具機排名第二,進口值為10億5600余萬美元,占11.1%,較上年同期增長160%。第三名是流體機械,進口值為5.57億美元,占進口值5.9%,較上年同期增長37%。進口機械主要使用于光電、通訊、信息以及半導體產業。
進口國家
2004年1-7月進口機械主要依賴日、美兩大國,日本排名第一位進口值為50.5億美元,占全部進口值53.l%,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43%。美國排名居次,進口值為19.79億美元,占進口20.8%,較上年同期增長87%。德國排名第三位,進口值為6.48億美元,占6.8%,較上年同期增長41%。
進人2003年,機械產品在中國臺灣省內外銷售方面,均較上年有所增加,當年到12月底為止出口增長依美元計價較上年同期增長8.4%。而業界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則是鋼材價格大幅上漲及鑄件用原材料如生鐵、焦碳等價格飆漲與脫銷等。
預計2004年中國臺灣省機械工業出口增長率將在20%-25%左右,而生產增長率應可在23%左右。當前中國臺灣省機械工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鋼鐵原材料供貨吃緊且價位偏高,另外則是關鍵零組件增加供貨的交貨期不穩定,再則是接單較多,必須加班以增加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