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諸國大使暢談商機2005:商機面前 看誰搶先
- 東南亞地區與中國緊鄰,是世界上海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中國與東盟各國經貿互補性強,近些年相互間經貿合作大幅增長且勢頭正旺。今后十年,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中國與東盟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商機與挑戰將接踵而至。
商機面前,看誰搶先。商機意識將有利于中國與東盟雙方企業的互利合作。2004年10月,中國著名東南亞商務專家、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理事許寧寧先后與東盟中的八國駐華大使進行了對話。
■ 許寧寧/文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馬吉德:
馬來西亞制造業中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制造業占47%,增長前景頗佳。
高科技方面中國企業更具潛力,應是對馬投資和經濟合作的一個重點。中國的信息技術公司可利用馬多媒體走廊的優惠政策,在這里尋找商機。馬來西亞在軟件開發方面比較薄弱,中國公司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馬來西亞在著手籌建生物谷,發展生物工程產業,中國公司可以通過技術投資方式,參與這一新興產業。
馬盛產石油,但石化工業相對薄弱,中國公司可在石油化工方面進行投資與合作。馬是世界棕櫚油大國,但大部分棕櫚油是粗加工后出口,因此在棕櫚油加工、油脂化工、棕櫚油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等方面潛力很大。此外,馬水產資源、熱帶農業和經濟作物資源富饒,開發利用這些資源處處有商機。
近些年來,馬電子電器產業的進口額僅次于機械和交通設備的進口額,位居第二。中馬產品在此領域互補性強。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燮榮:
新加坡是世界上電腦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中國顯示器在新加坡進口市場上占據了半壁江山,營銷渠道暢通。另外,中國企業生產的洗衣機、冰箱、熱水器等家用電器已經步入了規模經濟階段,具備成本較低、價廉物美的競爭優勢。在新加坡,應重視品牌打造、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
新加坡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第七大外資來源地、第二大海外勞務市場和第三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中國為新加坡進口蔬菜最大的來源地。中國對新加坡出口蔬菜,若解決好農藥殘留和運輸這兩個主要問題,相信將有大幅度增長。
來自中國的日用品價格相對低廉,能夠滿足大多數新加坡低收入人們的需求,市場份額較大,需求旺盛。另外,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將新加坡建成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航運中心。中國始終是新加坡船舶市場的主要供應國(或地區)之一。
泰國駐華大使祝立朋:
目前,中國的信息通信企業已經在東盟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華為、貝爾等通信企業近年來在泰國市場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三年前在泰成立公司的“華為”,現已成為泰國電信市場主流設備供應商之一,交換接入、移動、傳輸等產品均已在泰國實現規模應用,銷售額累計達1.5億美元。
中國與泰國經貿互補性強。在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泰國有很大的市場。泰國政府大力發展汽車及其配件生產。這幾年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很快,也是一個比較熱的行業。中泰汽車生產、經營各有優勢,所以兩國企業可優勢互補地合作,從而在互惠互利中共同發展。
中泰在農業、石油化工、輕工業、紡織工業、采礦業,以及物流、旅游等許多領域均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泰國已是中國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場之一。
印尼駐華大使庫斯蒂亞:印尼充滿商機。
中國企業在投資資源開發加工項目方面大有可為。印尼天然氣資源豐富,銅、錳、鋁等有色金屬的儲量也相當可觀,但地質探礦能力較差。據不完全統計,印尼約有4萬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最為豐富。印尼民間有很多傳統醫藥配方有待開發,可考慮在印尼建立傳統醫藥研發中心,以研究新的傳統醫藥配方、開發新的中藥產品來開拓印尼傳統醫藥市場。
農業和漁業、海洋業投資前景良好。印尼海岸線長81000千米,年產漁業資源670萬噸,現已開發39.3%。漁業涉及面很廣,中國企業可進行包括捕魚、養殖、運輸、儲藏、加工、保存以及產品的市場開發。
中國的輕工、家電、摩托車、農產品加工機械、機床等,在印尼都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由于成衣業的快速發展,印尼縫紉機市場的拓展空間極其廣闊,在市場占有率上中國排名第一。2004年8月,印尼企業管理公司的調查結果表明,印尼紡織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大多已老化,這正是中國紡織機械企業拓展對印尼出口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