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過渡期我國經濟面臨五大挑戰
- 新華社長沙11月29日專電(記者陳凈植李道佳)商務部和北京世界貿易組織事務中心有關人士近日分析認為,“入世后過渡期”我國經濟將面臨五個方面的挑戰。
農產品進口壓力增大。2005年,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將降至15.35%,而世界農產品關稅的平均水平為62%。我國農業經營規模小、大宗農產品競爭力不強,“入世后過渡期”部分農產品將面臨國外優質低價產品的沉重壓力,這種格局將持續相當長一個時期。
部分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冶金、石化和機械行業生產集中度不高,勞動生產率低,產品結構不合理。面對市場開放和國外高檔產品進口的競爭,若調整緩慢,調控不力,將受到一定沖擊。2005年1月1日,我國取消配額管理措施并大幅降低進口關稅后,外國廠商對國內汽車企業的沖擊將進一步顯現。紡織服裝業雖然將進入“后配額時代”,但仍受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此外,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社會責任標準等所謂“綠色壁壘”,也將給我國制造業帶來提升自身綜合競爭能力的挑戰。
服務業競爭日趨激烈,金融領域的開放與安全需高度關注。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在經營機制、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等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競爭力明顯低于國外同行。主要電信企業業務經營范圍單一,綜合競爭力較弱。在商業領域,中外合資零售企業的外方投資者實力強大,在資金、管理、采購和配送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目前正向中西部拓展。
新一輪世貿組織談判市場開放的壓力。在世貿組織多哈發展議程談判中,我國向其他成員提出市場開放要求,自身也面臨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壓力。由于多哈發展議程談判是一個多邊談判,作為一個參加方完全不作進一步減讓的可能性不大。
貿易保護主義威脅日益嚴重。近三年來,各國對我國產品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近120起。此外,一些國家分別對我國的椅座升降裝置、鋼絲衣架、剎車盤和剎車鼓、球墨鑄鐵管件、縫紉機針、玻璃鏡片、水龍頭、自行車、床用內置彈簧等產品啟動了“特殊保障條款”調查。
據專家介紹,世貿組織一般都給新加入成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以過渡期的安排。2005年1月1日直至所承諾的行業全部開放,我國關稅在兩三年內將接近最終減讓水平,非關稅措施即將全面取消,服務市場開放力度迅速擴大。另外,在這一時期,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一些深層次影響將逐漸顯現和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