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企業:專業化還是多元化
作為中國主要的縫紉機生產基地之一,臺州,這個被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稱贊為“呈現出集群效應優勢”的地區,有縫制設備及零配件生產企業數百家之多,其中500萬元及以上的規模企業下26家,2003年,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生產企業,該地區五居其三,中捷、飛躍、寶石榜上有名。這個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縫紉機生產基地正以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活力,吸引著越來越多業內外人士的關注。2004年,該地區生產企業集團化發展趨勢,準確地說,是多元化發展趨勢,再度成為業內討論的焦點,并引發了一場專業生產與多元發展的探討。年初以來,寶石縫紉機實業公司宣布成立集團控股公司,旗下所涉行業包含縫紉機、服裝、紡織、地產及金融投資等;與此同時,杰克縫紉機有限公司更名為杰克控股集團公司,正式宣布涉足機床生產領域并于年中開業投產;而通宇縫紉機有限公司也改名為通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除縫紉機和業已成熟的電動車生產外,更是進入電機生產領域。作為該地區最早的縫紉機生產企業,飛躍公司在原有縫紉機、小家電、房產等領域外,也進入建材物流新天地。多元化經營的支持者認為,多元經營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必然選擇。多元經營可以規避單一領域經營所帶來的風險。每個行業都有繁榮和衰退期,一種處于繁榮期的產品可以弱化衰退期產品帶來的市場風險,使企業可以保持穩定的發展速度。
即使是多元化經營的企業,經營思路也各不相同。杰克縫紉機公司的董事長阮積祥主張跨行業但不跨產業。他認為,企業發展必然要進行擴張,但不能盲目,有時也要逆潮流而進。如果大家都在投資房產,投資能源,那么即使看起來有豐厚的利潤,都能看到的,進去也是‘個競爭激烈的領域,就不要跟風。反而要把目光投入到一些尚未被大家注意但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因為投資是有個過程的,等這個行業的利潤充分顯現的時候,先投資者肯定贏利,后進入者利潤微薄不說,還有可能變為買單者。當然,保險起見,在一個產業鏈上投資安全系數更高。比如,進入機床領域,不僅同為制造業,符合長三角的發展定位,而且縫紉機生產本身也需要機床,對終端消費市場,就必然有深入的了解。專業化經營者認為,任一行業都存在無數細分市場,而且產品的質量與技術改進永無止境。如果多元生產,會導致經營重心偏移,不利于將企業做強。
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廠長王瑞福認為,企業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投入面廣了,難免顧此失彼。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最大的缺口是人才。而優秀的人才永遠都是稀缺資源。如果沒有相當的人才儲備,開辟一個新領域的前景是未知的。
業人分析人士認為,多元與專業并不矛盾。多元是投資的多元化,專業是生產的專業。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有資金能力和人才管理能力,就可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進入新領域。但具體到進入領域的生產,則是專業化生產,力求在該領域該行業做到精益求精。所以他主張在一個領域做到領先地位之后再涉足另一領域,并要每個領域都做到最好。不能搞的象猴子掰玉米。沒有專業化做基礎的多元只是暫時的多元,精益求精才是根本。
無論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發展是硬道理。一位經銷商形象地比喻說:評價是沒有意義的,獨生子女和多子女各有利弊,如果有能力有精力有財力不妨多子女,否則還是按精品原則,少生多教育,對國家來說也是節約資源。但是,企業在發展中總是要進行嘗試,成功固然可喜,;比大不說,也給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失敗了也能成為前車之鑒,給后來者一個警戒。關鍵是要冷靜思考,不跟風不盲從,根據自身發展特點選擇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