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認證關卡阻止我國鞋大量出口
-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生產和出口國,但“中國鞋”卻遇到了出口的阻礙。近些年來,加拿大、歐盟、新西蘭、墨西哥、南非、智利、印度等國家(地區)接連對我國鞋類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給我國鞋類出口造成很大損失,鞋類產品出口前景不容樂觀。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鞋類產品出口面臨三大挑戰。
自由執行條款是第一障礙
據了解,歐盟有一個自由執行條款,如果來自第三國的產品對成員國的產業和就業水平帶來損害性打擊,成員國可以使用該條款保護自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盟很多成員國都有可能采用該條款。為保護本土制鞋業的發展,歐盟正初步考慮展開調查,以決定是否針對某些進口鞋采取市場保護或反傾銷措施,由此對我國制鞋業進一步制造國際貿易壁壘。
技術標準苛刻阻擋中國鞋
年底,歐盟將終止對部分進口鞋實施的數量限制,并于2005年開始全面開放進口限制。明年1月1日起,以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為主的歐洲傳統制鞋國很可能以保護環境和保障人身安全為借口,通過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術標準和環境標準等,對我國鞋類出口產品進行限制。
認證關卡控制企業
此外,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量低檔進口鞋,歐盟很可能將企業社會責任認證納入到對生產企業的要求之列。我國鞋類產品與歐洲傳統制鞋類產品相比,最突出的反差是勞動力成本較低。自然資源的破壞性、環境保護的缺乏等,也是使歐盟可能運用綠色標準等非貿易壁壘措施,阻止我國鞋類產品大量涌入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