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跨國“聯姻”搶在后配額時代之前
2004年在配額限制即將取消的利好消息下,國內市場顯得格外熱鬧。行業內一些大公司也紛紛在這一年加緊合作進程。自1993年10月20日中國標準和日本兄弟實現了跨國“聯姻”之后,2004年更是跨國聯姻收獲最多的一年。首先是7月8日中捷和百福的合作在上海拉開了序幕,緊接著就是9月9日大富基和杜克普合資舉行簽字儀式,同一天還有深圳盈寧科技和日本高鳥公司的合資公司在上海揭牌,上工也在10月29日成功地收購了杜克普公司。國外大型企業都已基本落戶我國,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縫制設備制造中心。
近年來,國外老牌企業由于生產成本的提高和市場重心的轉移,市場狀況每況愈下,不過他們卻掌握著高端技術。而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具備較高的生產能力,但是在研發、管理、品牌上還落后于國外那些老牌生產企業界。在優勢互補的前提下,跨國合作的愿望更加迫切,促使2004年成為“聯姻”頻繁的合作年。
根據世貿組織《紡織品與服裝協定》的規定,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取消
配額,紡織服裝產可以自由進入任何市場,這被業界稱為“后配額時代”的來臨。這一變化不僅對中國紡織服裝業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而且也為中國縫制機械制造業帶來了無限商機。
隨著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將其縫制機械制造業轉移到中國,中外企業同臺競技的格局
日益明顯。在挑戰和機遇面前,國內企業積極尋求與國外企業合作,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在“后配額時代”來臨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借虎打狼
中捷、百福合力搶市場
今年7月8日下午,上海百福中捷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的開業慶典在浦東新區金橋經濟
開發區揭開序幕。
中捷董事長蔡開堅用“借虎打狼”來形容與中捷與百福的合資。德國“百福”是縫紉機界的鼻祖。“百福”用140多年的歷史打造出品牌,成為服裝機械的代名詞。它以生產厚料高臺的縫紉機為特色,擁有世界一流的產品研發能力。在本次慶典上,“百福”帶來了專用于制鞋的570/590新型高臺縫紉機、3848電腦程式上袖機、配備特大立式旋梭的1293/1294高臺縫紉機。
作為“中國名牌產品”的“中捷”則以其強大的生產能力為優勢,并一直尋求在技術開發方面的突破。自加入WTO以來,它的發展已由我國縫紉機生產商普遍采用的跟隨式開發模式逐步轉向自我開發模式。“中捷”最新開發研制的圓頭鎖眼機,可儲存幾十種鎖眼線跡,此技術在國內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德國百福”與“中國中捷”的合作是國外縫紉機生產高新技術和中國活力的結合,“上海百福中捷”將秉承二者的優良傳統,緊抓自身優勢,成為縫紉機界的一股強勁的新生力量。
需求互補
大富基、杜克普緊抓市場契機
9月9日杜克普與大富基在上海簽訂了合資協議,二者分別持有新公司占75%和25%的
股份。杜克普此舉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與大富基合資把自己的510加固機、530釘扣機以及新
款的558電腦圓頭鎖眼機等特種機投入中國生產。杜克普公司總裁Heer先生在簽字儀式
上說,“杜克普與大富基的合作當作是開拓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中國縫紉機市場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