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概念——通宇親情營銷
在市場經濟中,制造商與銷售商是互相依存的。今年第四季度以來,縫制設備的銷售隨著年初火爆市場的跌落,也進入冷淡平穩發展期,各地的縫制設備制造商開始在營銷方式上進行探索與嘗試。他們開始比以往更多地參與協助各自的經銷商尋找新的市場,同時在服務上尋找新的空間。事實上,隨著國產設備質量的進步,服裝企業在購買設備時已經更加理性,維權意識加強,對經銷商服務的期望值逐漸增加。作為直接用戶,服裝企業當然都希望,這種服務是貫穿于售前、售中、售后整個過程中的。有些經銷商也已經意識到在市場終端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通過服務樹立自己的品牌,是在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的前提。
在日前臺州的縫紉機制造商——浙江通宇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召開的重點經銷商年會上,該公司副總經理陶繼衛提出了傾聽經銷商問題和心聲,加強溝通,著重通路,提升品牌的做法。他反復向記者強調,通宇的營銷觀念,是“親情營銷”。而這種親情的概念,首先就從通宇與其經銷商的身上,開始體現。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試圖通過單打獨斗來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只有與渠道伙伴做到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企業,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要做到親情營銷,就必須由內而外。陶總說,在通宇公司內部,已經有了一種濃厚的親情氛圍,在生產中通力合作,在休息時間,員工之間關系融洽。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無論是董事長還是普通員工,都把公司當作了一個大家庭,齊心協力,互助互愛。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這種氛圍,帶到經銷商中去。因此,在年會上,重獎優秀經銷商,與重點經銷商們共同參與融實用性、知識性、趣味性與一體的營銷培訓,并在繁忙、緊湊的會議與培訓間歇游覽峨眉山風景區,一切都是為了把親情的感覺傳播到經銷商心中。
在會議過程中,來自五湖四海的經銷商聚首一堂,其中的許多人都向記者反映,說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平時大家都在各自的區域里開展工作,最多也就是與制造商通宇或者附近地區的同行交流,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能夠一起交流工作,共同學習,交流情感。更有多位經銷商在接受記者單獨采訪中表達了他們對通宇的信任,在會上、會后,坦誠直接的與通宇公司交換意見,提出尖銳的問題和獨到的建議。
通宇所提出的“親情營銷”,就是希望在營銷過程中,縫制設備制造商、經銷商以及設備的采購者、使用者——服裝服飾加工企業能夠像一家人一樣。而首先要做的,還是縫制設備制造商與經銷商聯合起來,雙方要保持緊密聯系,這樣才會更有利于溝通信息,使產品質量在開發、制造、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都處于受控狀態。只有這樣,經銷商才可以安心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雙方攜手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營銷氛圍。對于一家縫制設備制造商來說,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策略。
在采訪中,也有很多經銷商向記者反映,目前設備銷售的利潤越來越低,“價格戰”等惡性競爭行為屢見不鮮,在產品同質同構化成為一種趨勢之際,傳統的營銷模式、競爭手段所起到的效果越來越低。在這種局面下,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們都意識到,要走得更遠,走得更久,需要及時合理地轉變策略。怎樣與服裝服飾企業更好的溝通,并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務,是這種轉變的最終目的。
在縫制設備的產業鏈里,作為服裝制造企業與縫制設備企業的中間橋梁,一個好的經銷商是要把用戶——即服裝制造企業當成他們的戰略伙伴,把自己定位于顧問和服務者的角色,千方百計幫助服裝企業發展。如邀請服裝企業到國外參加展會,邀請他們到設備制造廠商進行技術培訓等,都是在努力為用戶提供超值的服務。
被譽為全世界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喬·吉拉德有一句名言:“我相信推銷活動真正的開始在成交之后,而不是之前。”推銷如此,市場營銷活動也可以借鑒。就是把服務貫穿于始終。所謂的“親情營銷”的概念,無異于契合了這一點。把縫制設備產業鏈中的生產商、經銷商還有我們服裝服飾生產企業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大家庭之后,才能做到真正地坦誠交流,才能把服務功夫做好做實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