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的神奇“商業營銷”模式
- 2001年是“零售為王”的時代,是沃爾瑪的時代。這一年,擁有45年歷史的沃爾瑪已經在全球擁有4150家連鎖店,其年度收入達到2200億美元,超過埃克森石油公司躍居世界500強的首位(后者的收入額為2129億美元)。紐約的零售業分析家埃里克·拜德說:“每個人都需要衛生紙、牙膏、牙刷,而沃爾瑪是世界上最高效的零售商。它的發展史真的令人贊嘆。”在過去的20年中,沃爾瑪以每年10%的增長速度膨脹,業務迅速擴張到亞洲、歐洲和南美洲。
沃爾瑪是一個龐然大物,是一個令人驚嘆不已的謎。
沃爾瑪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十大法則”,在本文中,我們只探討其中的一條:“永遠比對手節約”,并據此闡述沃爾瑪的“商業營銷”模式。
一、笑傲同行的“窮人店”
2001年,“窮人店”沃爾瑪發威,一舉登上全球500強首席寶座,創造了一個在逆境中凸起的財富神話!而在全球經濟萎靡的深颯之秋中,沃爾瑪的強硬對手凱馬特卻未能支撐熬到2002年,終于在2001年歲末黯然退場(申請破產)。截止到2002年1月31日的一個財政年中,沃爾瑪的凈銷售額達2200億美元,比上個財政年整整提高了13.8%;凈收入再次刷新歷史記錄,飆升了6%,達到66.71億美元,即每股收益1.49美元。其中,沃爾瑪店、山姆會員店兩個分支的營業利潤分別飆升了6%和9.1%,而海外分支的營業利潤也直線上升,狂飆達31.1%之多。在沃爾瑪不斷刷新自身記錄的同時,美國第二大零售巨頭凱馬特卻創下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零售商破產案:2002年1月22日,凱馬特公司向芝加哥聯邦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當天,凱馬特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下跌60.34%,收報0.69美元。申請破產保護的凱馬特將關閉2114家連鎖店中的500家。
花自飄零水自流。兩個全球零售巨頭在2001年遭受的不同命運,發人深思,耐人尋味。與善玩數字游戲、做假賬的安然不同,凱馬特的故事展示的是一個零售商的囚徒困境,并再次應驗了一句商界名言——規模不等于效益,規模與效益不是互為因果,而是條件。而零售大王薩姆.沃爾頓多年前說的一句話至今猶清晰在耳:“供應鏈制勝的關鍵是——永遠都要比對手更好地控制成本”。綜觀歷史和周圍,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