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產業期待升級 企業競爭力亟待提高
- 隨著2004年10月29日上工收購杜克普的成功簽約,國外先進的縫紉機制造業基本完成了向中國的轉移,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國,同時隨著配額的取消,我國將擁有世界上潛力最大的設備市場。
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和成長,我國縫紉機制造業已經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縫紉機制造業體系,同時培養了許多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這使我國縫紉機生產企業能以較為低廉的生產成本搏擊國際市場,這是我國的優勢,也是吸引發達國家制造能力向我國轉移的一大重要因素。生產重心的轉移,又直接促進了我國縫紉機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
雖然如此,我們在研發能力、市場經營能力、品牌的建立和推廣等方面都還存在著不足,這就決定了我國縫紉機制造產業要真正做大做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行業發展呼喚領頭羊
目前,我國的縫紉機的制造業從嚴格意義上講缺乏領軍的龍頭企業。行業內一些大的企業,雖然在規模上超過了國外企業,但是從產品質量到研發能力都還與國外企業有一定的差距。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強勢的品牌影響,要想成為領軍企業是很困難的。有基礎的老牌國有企業,雖然有多年的技術積累,但是由于經營不善都已經衰落。民營企業發展歷史不長,還沒有大規模發展高檔裝備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幾年里,我國的縫制設備產業還將期待領軍人物和龍頭企業出現。
企業研發能力的發展緩慢主要還是由于基礎研究薄弱。用于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的投入力度不足,致使原創性技術創新成果少,企業只忙于應付消化吸收引進的技術,缺乏二次開發能力。其結果是,我們只能跟在別人后面走,難以掌握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
在2005年之前國內縫制設備產業基本完成了跨國聯姻,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聯姻引進技術,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到目前為止這仍是我國縫紉機制造產業技術升級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