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質量促進年"延續下去
國產設備進服企,質量是前提
2004年剛剛過去,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把這一年定為行業的“質量促進年”。越來越多的國內服裝生產企業開始意識到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質量。
服裝企業是設備制造企業的服務對象,了解他們對縫制設備的要求,對縫制設備生產來說必然有很大的參考作用。
位于上海嘉定的銀杉制衣廠建廠兩年多來,車間里120臺各類縫紉機,使用的都是日
本重機牌,沒有國產品牌的縫紉機。廠長陳韓榮告訴記者,廠里的機器盡管種類多,數量也不少,但只配備了一名機修工,基本上已經能保證日常的維護修理工作。做服裝外貿的制衣廠,不會太多地在意使用進口還是國產的縫紉機,對于設備,要求就是兩個字:質量。
可以說,質量問題一直是國產設備的瓶頸。銀杉制衣廠以外貿加工為主,主要生產中
高檔的女式服裝、男式風衣,并且客戶穩定。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產品的質量。陳廠長說:“廠里也經常去參觀一些縫制設備展會,關注縫紉機的新技術。縫紉機是服裝廠創造財富的工具,作為使用者,我們最關心的是機器的性能、功能和質量。”談到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的具體差距,陳廠長只講了一個問題——漏油。他們曾經試用過國產的縫紉機,只是漏油這一個缺點,就令他們對國產的縫紉機望而卻步了。中高檔的服裝,客戶對細節的要求很高,絕對不能有油跡。“不管是什么品牌、不管價格多優惠、不管其他功能有多好、不管售后服務有多完善,對我們來說,如果國產縫紉機解決不了漏油的缺陷,就不可能被我們接受。”簡單的話語,反映了很現實的問題。
在上海周邊的常熟、無錫、太倉一帶,像“銀杉”這樣絕大部分選用國外機器的企業還有很多。一直以來,國產機器惟一的優勢似乎只有價格,有時候買三臺國產機器的錢才夠買一臺國外同樣款型的機器。盡管國內機器的質量也確實在逐步提高,但是對于生產外貿服裝的企業來說,不僅對服裝產品的質量要求很高,而且經常要趕單,仍舊總是漏油、拋錨的國產機器,叫企業怎么敢用?
許多服裝廠老板都說,他們也不是非進口的設備不用,當然也希望國產設備能早日超過進口設備。一方面,對外可以自豪地說從服裝設備到服裝產品,整個產業中國貨都是老大;另一方面,國產設備的價格優勢也能為企業節省成本,而且可以在售前交流、售后服務等環節上享有更多便利。但是,質量是前提,質量不行,再便宜他們也不敢買。
對于國內的設備生產商而言,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從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到下屬的各個會員單位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從2004年被定為
縫制設備業的“質量促進年”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越來越多的縫紉機生產商在進行新品開發、科技攻關的同時,加強同服裝生產商的交流與聯系,傾聽下游用戶的心聲,實現生產者與使用者的直接對話,將更有利于技術、質量上的完善,更好地滿足服裝市場的要求。
當然,抓質量是一個長期過程,只有質量不斷提高,品牌的地位才能逐步確立。
縫制設備業的“質量促進年”雖然已經過去,但因企業之間的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對于質量的追求應不會停止。沒有出眾的質量,品牌的效應就無法長久。可以說,在新的一年里,國內的縫制設備業要能夠在市場風云變幻中獲得更高的地位,從國外企業手里奪回更多的市場份額,繼續提升質量依然是必經之路。今后,每一年都應該是“質量促進年”。 宋正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