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警惕
冷靜面對展會市場熱鬧景象
在剛過去的2004年,縫制設備展覽市場一片火爆,大大小小的展會舉辦了30多場。行業發展了,展會市場也就跟著紅火起來,行業企業在品牌的推廣過程中也非常需要專業展會這個平臺??梢灶A見,2005年企業會更加重視對品牌的推動,所以2005年的展會情況應該會更好。然而,在表現的火爆背后,更多的卻是冷清的場面。由于低投入高回報,所以形形色色的展會層出不窮,可恰恰相反的卻是,企業參展的結果收效甚微。當前的展會市場魚龍混雜,有的干脆就是以斂財為目的進行“騙展”,所以要提醒行業企業提高警惕。
據統計2005年上半年就有20多場展會,僅3月10日一30日的20天時間里就有9場,其中還有幾次時間重疊。試想如果企業要參加所有這些展會,平均兩天就要參加一場,如此高的頻率,所需成本是企業很難承受的。一般企業多數只會在——個月內參加一次展會,少數會安排兩次,因此根據市場推斷,其中大多數展會將是不成功的,有的甚全會像2004年3月份無錫展會那樣在招展中就宣告失敗。行業人士預測,這么多的數量肯定會嚴重影響展會質量,就是能夠成功開幕,也會落得門庭冷落的下場,所以參展的企業要頭腦冷靜,不要輕信展商的廣告,免得浪費人力物力。
騙展的手段通常有以下幾種。一種是在廣告中夸大自己的組織能力,招展書后頭還
附有很多權威支持媒體的名錄,但是絕大多數廣告內容純屬無中生有,主辦單位和所指
列的權威媒體根本就沒有合作關系。更多的展覽主辦方還抓信參展企業急于推廣品牌的心理,在展會宣傳上夸大其詞,編造專業觀眾的情況。常常在其招展材料中介紹的買家情況都非常誘人,有很多展會吹噓有非常多的下游客戶參觀。但是參展企業自已在展會上看到的情況卻是一片冷清。想找幾個真正的專業觀眾都很難。
事實上,大多數騙展的行為都不是有心為主的,很多展覽公司一開始還是想把展會
做好,但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由于展覽招商情況不好,原定的規模達不到,不能收回前期
投入的費用,主辦方沒有勇氣承擔損失,只好“騙之大吉”。這類情況在騙展事件中占了絕大部分。所以每一次展會都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欲參展的企業都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