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針縫紉機半年縫制28億元的騙稅“童話”
一個注冊資金只有50萬元,所有設備不過十幾臺縫紉機的小企業,半年內神奇地創下1480萬元的銷售額。更神奇的是,這些用來生產衣服的普通縫紉機居然不用縫針!2005年春節前夕,中國稅務、公安機關在一起代號“夏都專案”的行動中由此揭開了一個涉及全國11個省、211家企業、涉案金額28.42億元的騙稅大案
空針縫紉機半年縫制千萬大單?
2003年12月的一天,得知稅務機關即將來檢查,青海省西寧三蘭制衣公司劉廠長立即組織工人開始生產。
“猛一看,很正常!有場房、有設備、有工人,跟正常的企業一樣。”青海省西寧市國稅稽查局局長屈衠說,“但從我們的直覺及這么多年的稽查經驗判斷,這個企業一定有問題,可是,你拿不到證據。第二次檢查時,工廠一如既往地正常,工人們有節奏地用腳踩著縫紉機的踏板,手里來來回回地拉布,我看得都出神了:難道是我們自己出問題了?我在一個工人身后停下來,周圍的縫紉機仍在‘嗒嗒嗒嗒’作響,我盯著機頭,突然感到蹊蹺:這臺忙著‘縫衣’的機頭上居然沒有縫針!仔細一查,車間十幾臺縫紉機全沒有縫針!我們頓時明白,這些縫紉機一直在空轉!”
進一步調查后,稅務人員發現,這個號稱生產加工出口服裝的企業,車間里竟沒有生產所用的原料,當然也沒有加工出來的服裝成品。
“虛假生產、虛開發票嘛!目的就是想騙取出口退稅。”國稅總局“夏都專案”組辦案人員告訴記者。
出口退稅是中國1984年開始實行的一項旨在鼓勵企業出口的政策。簡單地說,如果出口商品征稅稅率是17%,而退稅稅率是14%的話,那么,一家公司出口了100元的貨物,就要先繳納17元稅;然后,再由國家返還你14元“退稅”。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口騙稅最常用的方法,是偽造票據。首先是增值稅發票。因為這是拿到退稅款最重要的憑證——有了它,才能證明企業交過稅,企業才能領到退稅。”
按照三蘭公司“虛假生產”制造的“虛假稅額”,他們將騙走上百萬元的退稅款。這一情況立即引起國家稅務總局和公安部的注意。而當他們知道三蘭制衣公司劉廠長的真實名字“劉光用”——就是被公安部通緝了3年的、廣西第二大騙稅犯罪嫌疑人時,更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騙稅案。
2004年元旦,三蘭公司的主要涉案人員謝志坤、劉運裕、劉光用落網,據他們交代,“為達到騙稅目的,我們先向當地國稅局上繳6.8%的稅款,套取申報出口退稅的相關憑證后,交給進出口公司到他們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出口退稅。最終,我們可以賺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所開金額(1480萬元)的6.8%,即115萬元。”
“夏都專案”組辦案人員說,“我們由此分析,整個出口退稅款是由作為生產企業的三蘭公司和外貿企業四六分,外貿企業得到的是大頭兒,三蘭公司所得的退稅款只占退稅總額的40%。”那么,三蘭的下家是誰?“按照稅票流向,我們發現,在西寧三蘭公司開出的稅票當中,有43份開給了具有進出口商品權的深圳鄂爾多斯實業有限公司。”深圳鄂爾多斯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冊資金500萬的股份制公司,“經查證,在它代理業務的34家公司中,有32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騙取出口退稅的重大嫌疑”。
隨著“夏都專案”調查的深入,新的騙稅團伙不斷浮出水面,有虛開、騙稅嫌疑的企業迅速增加。與深圳的情況類似,案件的線索已經不局限于本地,而是向全國更廣的范圍、更多的企業蔓延。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50起,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75名。
“這起案件跟以往騙稅案最大的不同在于犯罪的高度職業化。它的隱蔽性、欺騙性、復雜性都大大超過以前查處的案件。”國稅總局“夏都專案”組辦案人員說。
據了解,2000年,潮汕騙稅時期的騙稅手法主要是“三無”:無廠房、無設備、無員工。當時,國務院打擊騙稅犯罪行為的“807工髯欏痹誄毖簟⑵漳絞屑觳槭狽⑾鄭?000多家企業中,72%屬于沒有任何生產能力,沒有廠房設備和人員,也沒有資金的虛假企業。這些企業有的注冊地是一塊荒地,有的是民宅,有的甚至“開”在了廁所。
經歷過潮汕騙稅斗爭洗禮后的犯罪分子,在騙稅手法上做得更為隱蔽。
“這次調查,我們發現以前的“三無”企業,現在都有了。犯罪分子開始制造虛假資金流向、虛假生產、虛假購銷合同。像西寧三蘭公司那樣的企業很多,都在制造‘皇帝的新裝’,不細究根本查不出來。”
“整個調查過程中,最艱難的倒不是犯罪分子有多狡猾、多隱蔽,而是在于出口退稅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各種力量掣肘使我們無法展開調查。”國稅總局辦案人員說。
“各個環節都可能出問題,稅務、工商、海關、銀行、公安、外貿……系統管理不匹配以及執法疏漏給犯罪者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可以說,騙稅大案的發生是對管理部門執法人員素質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