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ERP搶拼中國裝備行業
裝備制造行業生產的都是生產資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專家指出,這個行業動輒以億元為單位的訂單大多以項目型制造模式進行生產。因此,裝備行業的特殊性一直使眾多ERP廠商垂涎三尺卻又望而卻步。
不過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中國裝備制造業信息化研討會”上看到了一個轉折。這次研討會第一次把中國裝備制造業“單獨區分”,提出裝備業信息化是國內高端ERP廠商的最后機會。“同時,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成功實施ERP,能夠提高整個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中國ERP產業技術聯盟副理事長王興山說。
裝備業做強“中國制造”
裝備制造業是各個工業化或后工業化國家的主導產業,但它在中國制造業中的比重還不到30%,遠低于美國的41.9%、日本的43.6%、德國的46.4%。“這直接導致了中國工業結構升級緩慢。”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說。
科技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中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依賴進口,光纖制造設備、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石油化工裝備、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等,絕大部分被進口產品擠占。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品每年的外貿逆差高達數百億美元。同時中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也十分薄弱,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依附于國外企業的組裝業比重大,表現為工業增加值僅為26%,這一數字遠低于美國(49%)、日本(38%)和德國(48.5%)。
“要實現到2020年GDP翻兩番的目標,中國必須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而振興裝備制造業,則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根本途徑。”分析人士由此認為,“做強‘中國制造’,裝備業是根本。而大力推進以ERP為代表的裝備業信息化則是根本中的根本。”
王興山說,不同于一般的機械制造企業,裝備制造企業的制造模式具有典型的多品種、小批量,甚至單件或按訂單訂制的特點。產品具有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特征,產品的設計、生產、交付與安裝服務都具有一定的臨時性特點。一般產品的生產組織模式難以適應裝備制造業產品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要求,這也是眾多ERP廠商無法真正進入這個市場的根本原因。
高端ERP市場開始細分
ERP市場在一輪一輪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細分市場、精耕細作成為新環境下的制勝法寶。縱觀2004年的ERP市場,在除了價格戰之外,行業深耕是各大ERP廠商的共性策略。在有限的幾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對原有市場的再度挖掘、再度細分突顯了競爭的激烈,高端ERP市場逐漸成為2005年的新機會。
到高端ERP,同樣需要細分。這樣,裝備制造業突顯在ERP廠商的面前。王興山指出,裝備制造行業市場從出現到成熟,掀開了中國ERP市場新的競爭序幕。
在國內廠商普遍得不到、國際廠商又水土不服的環境下,高端ERP細分市場的成功很容易造成"贏家通吃"的新格局。"高端ERP市場是國內軟件廠商面對的門檻最高的市場,在市場壓力下,原來顯得'棘手'的行業也許是ERP廠商不得不面對的新征途。"用友董事長王文京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