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服裝機械城應時而生
歲末迎新之際,中國縫配城所在地——浙江東陽又成立了服裝機械城。這對于剛從縫配生產向整機生產轉犁,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東陽縫制業而言,正可謂好戲連臺。
為此,記者就東陽縫制業發展前景等一系列問題采訪了東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樓齊林以及服裝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洪祺等業內人士。
政府支持,商企聯動
樓齊林副市長說:“東陽的工業生產門類齊全歷史悠久。近十年來,我市的縫配產業進行了整合提煉,產品結構進行了不斷優化,先后在虎鹿、巍山設立了兩個縫配工業園區。如今,為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許多企業與經銷商自發聯動,在中國縫配城的基礎上,成立東陽服裝機械城,這標志著東陽服裝機械和東陽縫配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更加凸顯,使縫制產銷并舉的‘東陽模式’更趨完善。”
樓副市長進一步表示:“東陽工業的發展環境在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齊全。對來東陽投資的商客給予多方面的優惠政策,實行一個口子接待、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理。讓客商發財,促進東陽發展,是我們的共同愿望。”
構筑與成衣界的交流平臺
東陽服裝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洪祺對記者說:“目前,東陽縫制業的發展勢頭良好。近年來縫配生產企業對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生產的產品由砂帶、刀片、針板向高附加值、高難度的旋梭、桿軸類、凸輪等中高檔產品發展,電腦刺繡機、工業縫紉機、特種機相繼面市。東陽市現有服裝針織生產廠家3000多家,相距數十公里的義烏市僅服裝成衣廠就超過3400家,服裝機械與下游服裝成衣業唇齒相依。在這樣一個市場需求的大環境下,在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縫制企業、縫制商貿同行共同參與,東陽服裝機械城的成立是水到渠成,應時而生。”
據悉,服裝機械城一期商鋪8800平方米,已有中國標準工業縫紉機公司、臺灣銀箭公司、日本重機公司以及菲司特等整機、零件龍頭企業加盟,還有26家實力雄厚的單位已達成進城經營的意向,加盟工作正在進行中。核準經營國內外服裝機械(整機和純正零部件),各種服裝面、輔料以及二手成衣設備的批發、零售。機械城將本著“互惠、雙贏”的宗旨,全面服務于服裝成衣行業。
與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相呼應
記者曾問胡洪祺董事長:“東陽服裝機械城的成立,對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胡洪祺董事長坦率地笑言:“業內很多人提到這個問題。我是第一批(以中國標準縫紉機金華地區總代理的名義)參加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聯建的行業主。該城地處“長三角”要塞上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立足中國,面向國際,起點高,定位準確。據了解,到目前為止,一期招商工作進展順利,發展前景一路看好。而東陽服機城的任務是做好地方區域特色板塊,同時與上海服機城互為呼應、共同發展,最終實現整體水平的提高。”
行業協會:要不斷發展和創新
在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開工(2004年8月4日)和CISMA2004之后,《中國服飾報》縫制
設備導刊,作為行業專業新聞媒體,對東陽縫制行業內人士進行了一系列采訪。從中了解到近幾年,東陽縫配制造業革舊鼎新、突破瓶頸、對整體產業結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還有中國縫配城擴建工程進展順利,兩大縫配工業園區建設工程井然有序。第一臺工業縫紉機、電腦刺繡機、特種機、梭子、軸類系列產品相繼下線。行業重心由縫配向整機提升,這是一次質的飛躍,也是東陽縫配人值得驕傲的明智選擇。浙江金勾、浙江德友、華洋、金盾、昆侖、匯全、菲司特等一大批縫機整零生產企業,構成了東陽縫制企業的優勢群體,正向著規范化、科技化、效益化、多元化方向邁進。
顯然,東陽縫制業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當地政府“興工強市”的發展戰略規劃下,抓住第二次飛躍的大好機遇,朝著良性的方向持續發展,一路走好。 應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