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紡機業低檔設備受冷落
- 2004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各項經濟指標盡管都保持了增長的態勢,但是比起前幾年紡機行業的高增長,業內人士免不了有些失落,特別是利潤的增長只有1%。當然除此之外,2004年,對于我國紡機業來說還是收獲的一年:自主開發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十個成套關鍵設備項目中,有部分產品已經完成攻關并開始供應市場;出口再創歷史最好水平;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低檔設備明顯受到冷落,高檔設備深受歡迎,為紡機企業今后的發展發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新信號。
欣喜的2004———
高檔設備銷量大幅增長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協會理事長高勇說:“中低檔設備的銷售明顯減少,我國紡機行業自主開發的機電一體化水平較高的紡機產品的銷售大量增加,是2004年我國紡機行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
從2004年織機的銷售來看,有梭織機只銷售了1萬多臺;簡易型劍桿織機和噴水織機的銷量都在減少。相反,各種中高檔無梭織機都有所增加。紡紗設備、化纖設備也是如此,精梳聯合機、精梳機的銷量都有所增長,在精梳機產品中低檔的如201型的銷量明顯地降下來了。我國去年自主研制開發的年產3萬噸滌綸短纖成套設備的銷量也非常好,而國產的年產1.5萬噸滌綸短纖成套設備需求量已經很少了。
紡織設備需求檔次的變化,說明我國紡織工業已經進入到從規模擴張到產業升級的轉型期;同時也就意味著紡機工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期。
失落的2004———
利潤增長同比只有1%
“2004年,對于紡機行業來講是特殊的一年,也是比較難過的一年。盡管紡機行業各項經濟指標都比2003年有所增長,但是效益卻并不理想,利潤只增長了1%。”中國紡織機械器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樹田是這樣來描述他對紡機行業2004年的感受的。
說到2004年紡機行業難過,首先是指從去年6月份開始,國家對紡織行業采取的宏觀調控措施逐漸顯現效果,在建項目減少,特別是化纖業的在建項目出現了停頓現象,紡機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也隨之有所反應。最明顯的就是,貨交了,應收款的數字上去了,而實際到款卻跟不上。尤其是化纖設備,由于其特殊性,每個企業按需求有不同的訂制。所以,某家企業訂了貨,一但不要了也沒有辦法銷售給另外一家企業,只能是款不到也不得不發貨。
而紡機行業經濟效益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煤電油運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造成紡機產品生產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紡織是一個微利的行業,不可能消化紡織機械由于原材料漲價而造成的產品漲價,同時紡機行業又是一個比較充分的競爭性行業,原材料漲價所帶來的成本增長只能自身消化。因此,2004年紡機生產銷售始終處于成本不斷增加,產品價格卻上不去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