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機械:5年打破國外壟斷
- 據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國際紡織機械制造商聯合會(ITMF)最近發表的市場報告稱,中國是世界紡織機械市場的最大買家,綜合采購量居亞洲及至世界之首。近年來,由于國產紡機在產品水平、可靠性和生產效率等方面無法滿足國內紡織企業對高性能、技術含量高的紡機產品的需求,選擇進口紡織機械已經成為國內紡織企業的目標,致使國內紡織機械企業5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進口設備擠占。
就在許多紡織機械企業為失去的市場份額一籌莫展時,江蘇省連云港市天明機械有限公司卻悄然實現了氨綸紡機產品從依賴進口到完全國產化的歷程,并于今年1月初順利通過省級高新技術產品鑒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協會理事長高勇激動地告訴記者,這標志著我國氨綸機械成套設備從此告別了依賴進口的歷史,全部實現國產化。
從氨綸機械成套設備第一個部件誕生到全部實現國產化,作為全國知名氨綸機械成套設備制造企業的天明公司只花了5年時間。
我國擁有大大小小的氨綸生產廠數十家,但過去這些氨綸廣的生產設備大多依靠進口,市場主要被日本、韓國等國家占有。1999年以前,我國氨綸生產設備主要依賴從日本等國進口,價格很高,零配件維修成本大,氨綸行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為何不能嘗試自己生產呢?當時已在連云港市機械制造行業小有名氣的盧明立冒出了這樣的想法。當年,我國氨綸機械成套設備的國產化進程在盧明立租借的舊廠房中啟動。
在做精做強氨綸紡機的指導思想下,盧明立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密切跟蹤國外氨綸紡機新技術、新設備。經過兩年多的技術積累,他們成功開發生產出了紡絲成套設備,且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很快產品就運轉在國內著名的浙江華峰、江蘇雙良等主要纖維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隨后,盧明立從中國紡織牽伸技術發展的實際出發,帶領行業技術精英先后開發研制了三十多項科技新產品,全面進行創新開發,極好地迎合了化纖紡織生產的需求,滿足了紡織牽伸系統等各種配套。目前該公司紡機產品已有30多個品種,成為性能和品種較齊全的國內紡機制造企業。該公司開發的氨綸卷繞機榮獲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并被列入2004年江蘇省科技攻關計劃。
天明機械氨綸卷繞機開發在國內氨綸紡機領域獨樹一幟。由于卷繞整機技術含量較高,制造難度大,日本人為研制此產品整整花費了11年,自2004年初天明將其納入了技術攻關計劃后,日本人斷言:“拿出樣機天明至少再奮斗五年”。然而,天明卻讓日本人大大失望了一次。僅用了9個月的技術攻關,天明造氨綸卷繞機已經在煙臺氨綸的生產線上自信地工作起來。經過國內權威專家鑒定認為該科技項目為國內首創,技術性能國內領先,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這一科技成果為我國氨綸機械成套設備實現國產化的目標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