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開發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民族品牌的弱勢地位,早已使理論界和業界的一些專家憂心忡忡。中國的縫機業要振興,最終要靠我們的民族品牌。這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老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振興民族品牌,先要振興民族品牌的精神。在國際大品牌面前,要敢于競爭,善于競爭。
那么,中國縫紉機企業最缺少什么?當然是有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這些年,關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思路、尤其是如何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的探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閉門造車、故步自封自然是不可取的,堅持對外開放是一條基本方針,但企業在對外開放的具體落實上卻形成了兩種做法--開放自主型和開放依賴型。前者在與國外企業的合作中積累了經驗,鍛煉了自己的研發隊伍,而后者卻始終無法擺脫被對方牽著鼻子走的境遇。
中國縫機企業能否形成完全的自主開發能力?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都缺少縫紉機高端技術的開發自主權。很明顯,單靠合資企業和引進技術,中國縫紉機很難形成自主開發能力,因而在競爭中缺乏優先權,讓眾多縫紉機經銷商愛恨交加。
常熟仕德偉縫紉機(城)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偉量曾呼吁工程技術人員應該不辱使命,把研發工作做好??p機企業要從低端產品做起,以我為主,與國外聯合設計開發在市場上過硬的產品,不斷培養隊伍,提高自己的設計研發能力,最終實現自主開發,使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走向國際市場。
顯然,自主開發能力弱已成為制約我國的民族縫紉機品牌發展的瓶頸,解決自主開發問題關系著中國縫制設備行業的成敗。業內權威人士表示,要實現我國縫紉機產品的自主開發,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形成一套整體的規劃,同時國家要對有關企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民族縫紉機品牌的發展任重道遠,就像通宇控股集團董事長陳曉青說的那樣,“使縫機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向科技密集型方向發展,提升質量、擴大品種,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創國際品牌,是縫機企業永恒的目標。”相信中國縫紉機產品自主開發的夢想最終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