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出口企業考量游戲規則
- 盡管實施了40多年的國際紡織服裝市場配額制已壽終正寢,但國際市場上有備而來的各種非貿易壁壘,卻讓中國服裝出口業剛剛興奮的神經再一次繃緊。此時,中國政府又做出了一個高姿態的決策--從量計征紡織品出口關稅。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能否在新的游戲規則中游刃有余?
“取消配額后,民營企業就有了和國企同等的競爭機會,誰先抓住機遇誰就會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寧夏嘉源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功自信地對記者說。早在2004年初,楊就開始為后配額時代的到來做準備。“外商最終要的還是成品,沒有深加工、沒有產業鏈,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有了這種認識后,嘉源和圣雪絨公司聯手在靈武羊絨工業園區建立了年產50萬件羊絨衫、35萬米羊絨呢的生產基地,邁出了羊絨深加工的歷史性步伐。
開征出口關稅,不同企業感受不同。進入后配額時代,我國自行施加的從量計征出口關稅又將對服裝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加稅影響將在明年顯現
紡織重鎮大連市的服裝協會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布的稅率與一些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相差無幾,征收關稅對服裝企業肯定有影響,但不同企業的感受將會有所差別。單純的加工型企業將會受到很大沖擊。對大型服裝企業而言,因為它們的產品總體檔次比較高,關稅僅占其利潤很小的一部分,影響就相對小一些;有自營出口權的外貿企業可通過某種形式將關稅轉移到生產一方,受到的影響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