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紡織品將續寫貿易順差
對于我國傳統出口優勢產業———紡織服裝行業來說,2 0 0 5年是一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的一年。而紡織品服裝作為我國最大的順差產品,在后配額時代的出口形勢將成為影響我國2 0 0 5年外貿余額的關鍵因素之一。
據《紡織周刊》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2005年我國外貿前景比較樂觀,出口增長率有望達到20%,突破7000億美元大關;進口額將在6850億美元左右,增長率略高于出口增長率,達到23%左右;全年順差格局將會延續,順差額約為150億美元,同時不排除年初個別月份出現逆差的局面。
紡織服裝行業是我國傳統出口優勢產業,在后配額時代的出口形勢將成為影響我國2005年外貿余額的關鍵因素之一,而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也將成為影響2005年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因素。
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認為,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明顯抬頭的跡象,發達國家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但是這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最強,采取的貿易保護手段更加隱蔽,技術壁壘、勞工標準、知識產權等往往導致很多的貿易摩擦。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魯建華表示,今后我國出口產品可能遭遇更多的貿易摩擦,今年雖然全球紡織品貿易實現了一體化,但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的形勢十分復雜。一些國際組織宣稱紡織品配額取消以后,中國是最大的贏家,全球將有3000萬個就業機會從世界150個國家流向中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形成了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利益同盟。去年來自65個國家的115個協會組織簽署了《伊斯坦布爾宣言》以后,又有來自54個國家的96個紡織業團體組成了“紡織品公平貿易全球聯盟,要求世貿組織和有關國家關注中國紡織品出口,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是它們共同的目標。目前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在限制我國紡織品出口方面已經形成一股勢力,如果它們聯合起來對我國采取措施,不僅會使我國的一體化權益受到減損,有些產品也將面臨退出市場的威脅。
隨著美元匯率持續走低,今年的貿易摩擦還會進一步增加。紡織品貿易摩擦出現的可能性會更加突出,反傾銷大案要案也會增加。同時,發展中國家對我國采取的各種貿易限制形式也會增加。目前,發展中國家對我國采取的貿易救濟措施已經占我國所有貿易救濟措施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