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縫制業的“R&D”談起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工業縫紉機制造業一些較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逐年加大科技投入,陸續組建起自已的新產呂研發中心。其中有的已被批準為省(市)級研發中心。業內人士稱,這標志著我國縫紉機制造業開始由生產型向生產開發型轉變,產品品種也由單一、大批量、低價位向多品種、小批量、高附加值發展,一個以技術創機關報為特征的工業縫紉機發展階段正在形成。
“R&D”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產品開發”下的定義,適用于各行各業,是一個科學而嚴謹的用語。它的中文意思是“研究與發展”。“研究”是指對科技的探索、追求和實踐,以形成可用性的技術過程;“發展”則是將可用性技術應用到制造、營銷和服務等領域,使之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并力求擴大生產規模創造財富的過程。
研發隊伍的現狀不容樂觀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縫紉設備制造業多年來相對其他產業的基礎比較薄弱,技術、人才、市場各方面資源也都較為匱乏,嚴重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國內高校中仍較少有專門設置縫制設備專業;從其他行業改行,多年從事縫制機械研究的一些老同志雖然有豐富的經驗,但人數已經不太多而且都已年事較高;在生產一線長期從事裝配制造的年富力強的“能工巧匠”們面對低檔次的普通機型、單一產品,不愧為“生產高手”,而面對機電一體化、形體結構多變的多功能新機種開發時則往往會力不從心;從普通機制專業高等院校剛剛畢業被引進的大學生們卻又往往因專業基礎知識不太扎實及實踐經驗不足,難以在短時間時獨當一面地承擔起縫制設備新產品研發的重任。
所以,經驗建立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