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普惠制今年將實施
歐盟日前宣布,將原定今年七月一日啟動的新普惠制提前至今年四月一日。屆時,中國紡織、家電等十六大類的五十章產品將從歐盟普惠名單中消失,只剩下十一類的四十四章產品繼續享受普惠制待遇遇。
“普惠制”又稱關稅普惠制,是指發達國家對于原產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制成品與半制成品給予的一種普遍、非歧視、非互惠的關稅優惠制度,也是世界上稅率最低的關稅制度。一九七九年,中國開始成為歐共體(歐盟前身)普惠制受惠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即將實施的歐盟新普惠制,短期內將給一些相關行業、企業帶來切膚之痛。一痛,新制度將給諸如鐘表、光學儀器、樂器、服裝、鞋帽及輕工制品等被取消普惠制的行業出口帶來較大沖擊,尤其是彩電、微波爐等利潤已微乎其微的家電產業。二痛,新制度必然導致中國產品關稅成本和出口貿易成本的增加,這可能造成一些大跨國公司審慎實施來華投資計劃,并將其原本打算在中國的投資轉移到其他繼續享受普惠制的國家和地區。三痛,新制度還將在短期影響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
但拋開上述負面因素,新普惠制也將為中國帶來一些積極影響。如新制度可刺激中國企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由原來的簡單加工型轉向技術型和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此為應對國際競爭的根本之路。新制度還可促使中國企業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除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外更廣闊的全球產品市場。
正如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歐洲研究部主任李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的那樣: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產品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從“產品畢業”到“國家畢業”都是必然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繼續留戀普惠制溫床,而是放寬眼界,努力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產品之研發,在更大范圍內開拓自己的貿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