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設備迎來理性消費時代
20年來,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變化令世界矚目,同時也帶動了中國縫制機械的蓬勃發展。而服裝企業對國產設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20年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所走過的風雨歷程。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20年前,那時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的差距相當大,中國的服裝企業在選購設備時,通常會全部選擇進口的設備,這一階段的設備主要來自日本; 15年前,國內能夠生產的各類服裝機械設備為380余種,而國外的設備品種已經達到4000余種,圓頭鎖眼機、開袋機等特種機在國內的生產領域還是一片空白; 10年前,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階段。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日益發展壯大,隨著國際產業的大轉移,一批合資、獨資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國外先進的技術開始被引進來,國外資金和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開始逐漸被吸納和接受。國產設備的性能、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機電一體化的進程也在加快。許多國外品牌實質上已經在國內生產。國內很多設備企業為了縮短其產品與進口設備間的差距,關鍵零件如旋梭、齒輪等都采用進口零部件,以確保設備的穩定性與技術的先進性。目前,一些企業又在全力攻克國產設備存在的瓶頸問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國縫制機械已經讓人刮目相看。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對國產設備的進步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體驗。一些企業在選擇設備時不再一味青睞高價的國外設備,而是逐步走向理性,采用國內設備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即使是雅戈爾、杉杉、報喜鳥等知名服裝企業,也并不全部采用進口設備,他們也在關注著國產設備的發展變化。據悉,目前我國幾個知名品牌的縫制設備已經進入了這些知名的服裝企業,并獲得了高度認可。
配額取消后,中國服裝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服裝廠家之間的競爭度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原材料的漲價及服裝工藝的變化而不斷加劇。更為激烈的競爭和國產設備的進步將使服裝企業的發展思路更為理性。企業不再以設備來互相攀比,而是以市場為導向,仔細核算自身的成本,對設備的選擇越來越基于企業發展的實際。許多企業已經清楚地知道國產的平縫機系列已與國際水平基本達到一致,但價格卻低得多。一些國際性品牌已在我國國內生產。根據性價比優勢及售后服務態度、質量等綜合因素的考慮,許多企業已開始選擇或正在考慮選擇國產設備。他們也樂意和生產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并提出建議和意見,以促進共同的發展。一些服裝企業的老板已經成為國產設備的忠實用戶和宣傳者。除了性價比的因素之外,從感情上他們也更愿意使用國產設備。而且他們也期待著國產設備能夠有更大進步,也希望自己的服裝廠里將來能夠使用更多的國產設備。
業內一種中樂觀的看法是,中國人用國產設備的時代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