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誰在亂評比
為了減輕企業負擔,并向企業提供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近幾年來國務院減負辦、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對禁止各種形式的亂評價、亂評比活動出臺了多種規定,并對這種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從未停止過揭露、查處和打擊的力度,但各種名目繁多的以收費為目的亂評比、亂評價活動并沒有因此在社會上銷聲匿跡,相反,隨著中國名牌評價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企業對來自市場認可的知名產品、知名品牌等榮譽的越來越重視,這些從事行騙的單位和個人,膽子越來越大,在蒙騙手段和方法上也越來越高明。
從今年4月以來至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受到了一些以贏利為目的的亂評比機構的干擾。這些機構往往打著“中國”字頭,用聽起來與國家質檢總局有關業務相關的行業協會名稱,或與“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相似的名稱,或者直接打著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工作人員或所屬機構的名義,給企業打電話、發文件,或公然威脅企業,開展五花八門的亂評比活動,以此增加活動的權威性和可信度;還有的機構在香港注冊后,竟全文抄襲《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并出臺所謂的亂評比辦法,以此公然在內地開展評比活動。
經與民政部社團司了解,這些機構無一在民政部登記批準,為非法機構。同時,按照我國現行的相關政策,在香港注冊的任何社團,絕對不允許獨自在內地開展相關業務,除非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開展某項活動,否則,其舉辦的任何活動都是違法的。
那么,這些進行亂評比的機構及其進行的亂評比活動分別是什么呢?經過記者調查,有如下非法組織:
“中國名牌與市場戰略促進委員會”開展的“中國著名暢銷品牌”評選活動,及其在全國地板行業開展的“2005年全國地板30家‘最佳用戶滿意品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