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縫機業六大關注熱點
- 行業的發展是與中國整個經濟大環境密切相關的。過去的2004年,是全國各地的縫制機械行業企業轉型,以應對新形勢、新局面挑戰的關鍵一年。雖然受到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強臺風突然襲擊等因素的影響,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在大環境的帶動下,行業生產和產品進出口整體仍然呈現出良好的局面。對于已經進入的2005年來說,又有哪些經濟熱點會對我們的縫制設備行業產生影響?值得大家關注和思考。
2004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三年,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合到世界范圍內的一體化經濟中,"世界工廠"已經有了雛形。在這樣的經濟大環境下,全行業以"質量促進年"為動力,精誠團結,奮力拼搏,企業質量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質量意識明顯增強,質量工作不斷深入,企業已紛紛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為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據協會信息部對行業90家整機生產企業的統計,截止到2004年11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5%,累計生產縫紉機760萬臺,同比增長10.94%;全行業出口創匯6.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9%。種種數據都顯示出行業生產和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的良好勢頭。
對于已經進入的2005年,我國的縫制機械行業能否取得更大的發展?這還得依靠行業協會合理地規劃、指導、統籌,以及企業管理者們準確的眼光、卓越的膽識、有效的管理。此外,這當然還離不開中國整個經濟大環境的發展。
那么,在今年中國的經濟熱點中,與我們縫制機械行業關系緊密的到底有哪些?
國家宏觀政策
今年我國的整體經濟會如何發展?國家在"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會如何規劃下一個五年的發展?政府將對現有經濟政策做出哪些具體改進和變革?這都與縫制機械行業聯系相當緊密。
今年我國將繼續推行以調控為主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土地政策在短時間內不會松動,因此場地有可能成為制約不少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關稅方面,一是2005年我國將繼續履行入世承諾的關稅減讓義務;二是履行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訂的關稅協定;三是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本取向,鼓勵高新技術發展、抑制個別過熱行業盲目發展;四是根據加強進出口管理等實際需要,在必要、可行的前提下,對稅則稅目進行適當增減。總體上分析,關稅政策應該是向企業有利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