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合,王者能否歸來
2004年10月 29日,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傳來一聲驚雷:上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購并控股世界知名的工業縫制設備制造企業德國杜克普·阿德勒(Duerkopp Adler,以下簡稱DA)股份公司。這意味著上工已躋身全球縫制設備業三甲之列。
作為中國最早專業生產縫制設備的國有大型企業,上工現已形成了包括平縫機、包縫機、特種機以及家用機和繡花機等多個系列產品,至今已累計產銷各類工業縫紉機600多萬臺、家用縫紉機近億臺,社會保有量列全國前茅,也是目前國內同行業中出口額最大的企業之一。然而,近年來,中國縫制設備產業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出現一批如飛躍、中捷、寶石等知名度較高的企業,他們逐漸唱起了中國縫制設備市場的主角,而上工無論是在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企業自身的銷售業績上都有明顯的下滑跡象。與國外同行相比,由于研發力量薄弱,核心技術缺乏,上工產品以中低檔縫制設備為主,無法滿足入世后國內中高檔服裝加工市場迅速增長的需求,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日益下降。人們不僅在問,這個曾經有著上萬人的大企業,行業的一面旗幟,中國縫制設備產業的巨人是不是已經日薄西山,從此雄風不振、轟然倒下呢?
就在人們還在猜疑的時刻,上工人卻用收購杜克普的實際行動給了大家一個直接的答案,向大家傳遞著一個強有力的音符——王者將歸來!
對于此次合作,上工股份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長張敏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談到,DA公司是世界縫制設備的一個百年老店。1860年,阿德勒公司就建立了縫紉機工廠,1867年,杜克普公司成立。1990年,杜克普和阿德勒公司進行合并,目前占領世界縫紉機市場份額第三位。它的品牌是頂級的,擁有高端縫紉制造設備技術。
縫制設備的市場需求這幾年開始東移,特別是向中國轉移。對于DA公司也不例外,必然也要順應這個潮流,市場東移了,制造企業必然跟隨。另外,該公司的控股公司主業是汽車零部件、軸承,他們在工業縫紉機這個產業上繼續投資的愿望不大;其次,在這兩年多來他們在與上工研究、探討股權轉讓的長時間談判過程當中,也耽擱了它從西方向東方進行產業轉移的時機。所以該公司對這個業務的剝離意圖也很明確。
張敏認為,近幾年中國的服裝、箱包、皮革等行業的洗牌又將開始,原來的一些低成本的勞動力已難以維持企業的競爭力,而通過這幾年的發展,目前的服裝企業是朝著服裝生產的大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對設備的要求是朝著自動化這樣一個方向發展。DA公司這個頂級品牌所具有的高端技術,正迎合中國新一輪的服裝箱包產業洗牌的需求。所以,在這個時候上工能夠收購DA公司94.98%的股權,能夠使用它的品牌,應用它的技術,將它的產業轉移到中國來,是跟著市場走。如果上工能夠在歐洲和亞洲實行兩地協同的這樣一個戰略,一定會取得一個非常良好的經濟效果。張敏把這個戰略叫突破,產業的突破,上工即將通過這樣的突破來搶占產業的制高點,新的制高點。
從張敏口中我們不難看出上工人對于此次收購的信心,然而,業內人士對此卻是看法不一。有人提到,上工目前自身的經營業績不就不是十分理想,而DA公司從2001年以來,也是連續4年處于虧損狀態。這樣的結合會不會加重企業的負擔,最終導致上工的失敗?
對于以上疑問,張敏認為,DA公司連續4年虧損,主要是因為它的大股東一直想轉讓這個企業,所以進一步的投資與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沒有及時進行產業轉移,它的制造基地沒有跟著市場走,成本必然會很高,盡管最近DA公司也采取了減員的措施,但是減員的過程中也消耗相當大的管理費用,各種原因導致了DA公司目前的狀況。但張敏也指出,DA公司從它今年的經營業績看,它的經營性損益已經持平。盡管加上人員裁減的這個費用,總的還是虧損,但已經有了很大改觀。他提到,DA公司進一步的減員會一步一步縮小幅度,縮小力度。同時,如果那些適用于中國制造的產品能夠轉移到中國來,降低成本,它的經營業績是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張敏透露,上工在控制DA公司主要股權以后,將在中國成立 DA產品的合資銷售公司,同時要建立合資的生產公司,在生產合資企業里面要建立上工的開發中心,來生產制造適用于亞洲區域的縫制設備,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兩者經過這樣的結合后,如果實施的好,可以形成1+1大于2這樣一個結果。
上工收購DA,對于這樣的聯合,我們在短時間內權且難以看到它所帶來的效應,也很難斷言是成功還是失敗,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上工人已經對此次合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從上到下都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著信心。此次合作,是否會讓昔日王者重新歸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