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會議勝利召開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會議暨行業“十一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3月18日在廣州花都舉行。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廣東省輕工業協會會長楊大行,花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樓旭逵,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王承康,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燁,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蔡開堅等協會領導出席會議。
會議由田民裕理事長主持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燁代表協會作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2004年工作總結及2005年工作計劃報告》。報告指出:在過去的2004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歷了不平凡的考驗。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能源緊缺、強臺風的突然襲擊等,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面對困難和挑戰,全行業精誠團結,奮力拼搏,繼續實施“以科技創新求發展,以質量進步爭市場”的發展戰略,在推動行業產品結構調整、質量體系建設、加強國際合作、增強行業競爭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行業各項經濟指標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一年來,協會重點在加強協會自身建設、推動行業質量工作開展、健全行業信息統計、科技培訓等基礎工作、培育行業專業市場、組織行業內的學習與交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報告還談到了2005年工作思路。報告指出2005年是國家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鞏固國家宏觀調控成果、保持經濟社會良好發展趨勢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為此,協會今年的工作重點除繼續加強各項基礎工作外,還要積極研討企業發展定位、確定發展戰略、制定發展規劃,以更明確的目標和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2005年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開展工作。一、開展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組織行業力量開展“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起草、制定和審議工作,為行業下一個五年計劃內實現由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二、加強協會自身建設、增強凝聚力和服務能力;三、繼續做好行業信息統計工作;四、開展行業科技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五、加強行業質量標準工作;六、加強專業委員會建設,探討按專業分工開展自律性行業管理的方法;七、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小組開展工作;八、培育專業市場,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會上,田民裕理事長宣讀了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單位被評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質量管理先進企業”,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蔡玉香同志等22家單位的質量工作者被評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先進質量工作者”。
王承康副理事長代表協會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編制《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提綱,以廣泛參與、資源共享、群策群力、共謀發展為指導思想,以樹立科學發展觀、推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對行業做出了明確的界定和科學的分類,明確“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規劃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從當前行業的基本情況、“十五”計劃執行情況、行業發展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作了詳細的說明,并從國際縫制機械產業發展狀況介紹了當前我國縫制行業所處的環境。
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蔡開堅在大會上作了題為“加快科技創新,振興民族品牌”的精彩演講。
蔡開堅董事長指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歷經20年的風雨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離世界發達國家的制造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未來五年是我國縫制行業趕超國際一流水平,改變國際市場格局的關鍵時期。他認為全行業需要樹立“四種意識”,一要有強烈的民族意識,“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站在振興民族工業的高度,著力打造民族品牌;二要有科技創新意識,科技投入永遠是領跑世界的不二法門,沒有捷徑可走;三要有團結協作意識,要加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上下游產業鏈接,增強國產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四要有可持續發展意識,要制定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合理配置和使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中捷公司來講,蔡開堅董事長說:中捷經過十年的發展,特別是五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得到了行業的認可,也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關注。中捷公司歷年來始終堅持抓技術創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抓品牌塑造,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抓資本運營,成功步入資本市場。抓國際合作,攜手百福齊頭并進。抓內部管理,優化績效考核制度。今后五年,是我國從縫制設備大國轉向縫制設備強國的關鍵之年,中捷作為行業骨干企業,將以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向國際知名企業邁進。以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檔次,促進產業升級。抓好信息化建設,提升全行業核心競爭力。堅持以人為本,增強企業凝聚力。加強資本運營,提高市場的整合能力。
蔡開堅董事長的講話贏得了與會人員的高度認可,認為蔡董事長的講話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系統分析了當前和未來縫制行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富有建設性的提出了縫制機械行業今后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指導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行業發展全局。
會議一致認為,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又是全球紡織服裝配額取消的第一年,也是縫制機械行業全面開展“十一五”規劃的謀劃年。從當前行業面臨的國內經濟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看,行業發展面臨的大的環境依然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但總體上還是機遇大于挑戰。行業全體同仁必須增強危機意識,積極進取,緊緊抓住并切實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提高行業的綜合競爭力,為實現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由大變強的目標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