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衣車”被冠以“轎車”的名義
2004年底,臺灣“富山”牌縫紉機的大陸經銷商——福建宏運衣車有限公司向外界宣布,于2005年1月1日至4月15日推出“買富山衣車,開別克轎車”大型有獎促銷活動。隨后,宏運公司又利用行業媒體進行大肆宣傳。對于這一行業內前所未有的促銷方式,業內人士紛紛驚呼,宏運是不是“瘋”了?
對縫制設備生產商家而言,促銷多選在有足夠人氣支撐的行業展覽會,行業展覽會期間的人流、商流決定了最終的銷售情況。然而,近年來,行業內的展覽會逐漸增多,展覽會質量是大打折扣。盡管一些好的展覽會,仍然能維持很大的人流量和商機,但是由于規模太大,客戶購物環境和服務水平客觀上都不免要受到影響,而那些購買高端產品的客戶,總希望在相對安靜、悠閑的環境中從容選擇自己滿意的機器,并通過咨詢企業銷售人員,詳細地了解機器的性能,但這些在人山人海的展覽會賣場里是難以實現的。很多客戶甚至因此患上了“展覽會訂購恐懼癥”,展覽會期間除了去看看外,根本無心去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產品。
認真分析客戶的這些行為和心理,我們不難發現,和前幾年相比,客戶的購買心理日趨成熟,展覽會銷售量“井噴”的現象已不多見。雖然“展覽會促銷”仍是眾商家倚重的利潤增長點,但是完全依靠展覽會沖擊銷售目標的企業現在已經不多。
既然展覽會的促銷已是意義不大,那么商家該怎樣在看似平淡、實則暗潮涌動的市場競爭中推廣自己的產品,刺激客戶的購買欲呢?2004年8月,中捷公司首次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明碼標價,一款ZJ8700僅售1 300元更是引起了縫制設備整機銷售一次大規模的“地震”,但此法也使得中捷產品銷量大增。隨后,飛躍、寶石等企業也是先后跟進,將自己的產品進行統一標價,也大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然而,此次“明碼標價”的促銷戰,也使我們看到一個不爭的事實——國產縫制設備正處在微利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企業特別是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該如何贏得這些微利,在行業站穩腳跟,為今后的發展積累更為豐厚的資本,是延續別人的做法,陪別人一起游戲,還是另尋他法,獨避蹊徑?
經濟學家稱,商業企業的活力與生機來自顛覆。2004年底,在經過一段時間大張旗鼓“明碼標價”的促銷后,這些企業也似乎對此法失去了興趣。對于2005年的縫制設備市場,大都以觀望為主,而在行業看來是旺季的1、2、3月份,今年也沒有往年熱鬧,絕大部份企業顯得十分沉默,宏運卻在此時選擇了顛覆。
“買富山衣車,開別克轎車”,一句簡單的廣告語背后是宏運為此次活動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在行業銷售的淡季,宏運卻偏選此時投入如此力量,搞如此規模的促銷活動,2005年的縫制設備市場會因宏運的活動而提前火爆嗎?
曾幾何時,買手機,送英超球票,買家電,送轎車,在IT、家電等大眾消費品領域刮起第一陣有獎促銷的旋風時,人們也是紛紛驚呼“商人們瘋掉了!”,而時至今日,這些方式無疑是商家們最常使用的市場開拓手段,而人們也對這些促銷活動見慣不驚了。
然而,在最為傳統的制造業——縫制設備產業內進行這樣的促銷,能不能在行業淡季為宏運公司帶來更多生意,贏得更多客戶呢?應該說,宏運之所以能夠顛覆傳統,是因為他有質疑行業銷售方法的勇氣。作為全國最大的整機經銷商之一,宏運此舉除了想為自己代銷的產品增加銷量外,塑造“宏運”在客戶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無疑也是他想追求的。
實際上,要顛覆就不能保守,顛覆所追求的,絕不是一個四平八穩、可以預知的答案。將“衣車”冠以“轎車”的名義,能否讓沉寂的市場提前火爆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為整機銷售注入了全新的內涵。至于宏運此次顛覆之途的前景如何,會不會重樹整機銷售的“游戲規則”,引領其他企業的跟風相向,從而引發縫紉機銷售又一次的大地震呢?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