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導致了名牌產生危機?
- 在瞬息萬變的產品競技場上,產品是不是名牌決定著一個產品甚至是一家企業的興衰成敗。在老百姓眼里,名牌產品必定名至實歸。因此,我們的企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注重名牌效應,千方百計地創名牌,千方百計地實施名牌戰略。然而,市場的變幻莫測又決定了任何一個名牌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個正在走俏的名牌突然被市場吞噬、毀掉已不是一件新聞;有百年歷史的名牌一下子跌入谷底甚至銷聲匿跡也已不再是聳人聽聞的新鮮事……市場就是這樣的殘酷。
那么,是什么導致名牌產生了危機呢?究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缺少整體發展戰略。
有一套好的、完善的整體發展戰略,是名牌產品和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產品怎樣發展?價格怎樣定位?不同市場采取怎樣的營銷手段?……有許多問題都需企業認真思考,勇敢地去面對。不同地區、不同人,對產品的需求和要求不同,中西部的人沒有東南沿海城市的人開放,他們的傳統觀念比較濃厚,也較保守,服裝生產廠家在采取產品營銷策略時就不能一概而論,在開放城市投入開放型服裝是對的,然而,對較保守的人送較開放的服裝是行不通的。有許多企業的危機都是因為其缺少整體發展戰略而造成的。
其次,管理機制不健全。
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機制,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然而并非每個企業都會這樣。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而引發危機的企業也有不少。
對名牌企業而言,不健全的管理機制主要表現為:缺乏監控系統。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制度的實施、員工的工作、領導的決策都須監控。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有效的監控體系,制度沒得到合理、正常地實施,員工、領導的工作偏離軌道,他們都不會發覺,即使是危機到來,他們也不會進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危機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機管理制度是危機管理的基礎,是企業朝更好的方向發展的保護傘,它的健全與否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如果它不健全,企業就不會對危機進行預防,也不會對此有效控制,更不會對具體危機具體應對。
第三,缺乏名牌危機意識。
主要表現為:驕傲自大。以為自己坐上了“名牌”寶座,其他產品就無法抗衡,并且對“名牌”不負責任,盲目追求“大”和“全”。同時,不考慮自己的整體經濟效益。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把“名牌”拋在了腦后,從思想上丟掉了“名牌”的意識;缺少應變措施。有些企業一遇上突發危機,就方寸大亂,不知所措,這是因為他們對危機的突發性沒有充分地認識,更沒有制定相應的應變方案,全然忘記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
第四,假、冒貨對名品及企業的沖擊。
名牌產品因其占有極大的市場份額、具有較高的信譽度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理所當然地成為造假者首當其沖的仿冒對象。大到汽車,小到剃須刀、電熨斗、方便面等,各種假冒產品充斥市場,從而給名牌企業及其產品信譽帶來了危機。
第五,名牌產品本身質量出現問題。
名品自身出現了質量問題是名品產生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導致產生這個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企業領導及員工對產品質量不重視,這就在市場上產生了4種現象,即: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偷梁換柱,企業為獲取利潤,銷售積壓、過時、變質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