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產業迫切需要升級
- 面臨配額取消后的巨大市場和貿易磨擦不斷增加的挑戰,我國紡織服裝業迫切需要通過產業升級適應市場競爭,也就對專業市場提出了更多的發展要求。業界專家提出,在新形勢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與專業市場必須協調發展,方能促使產業真正實現升級,打造核心競爭力。
最近二十多年,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從無到有,再到蓬勃發展,一直與產業的發展歷程與需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唇齒相依。不可回避的是,傳統的布料、服裝批發經營模式存在散戶經營可持續性不強、經營品種不全、流動性大等弊端。更重要的是,將生產企業和流通市場簡單捆綁而成的產業供應鏈效率雖高,但經營模式極為粗放,尚處于向集約型經營轉換的初級階段,在產品線上也有顯著的產區限制,使我國的紡織大產業鏈還處于以量為主、同質化競爭嚴重的階段。
紡織工業是目前我國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據統計,2004年紡織工業擁有1900萬的職工,實現銷售產值26400億元,同比增長23%,紡織品服裝出口973.85億美元,同比增長21.01%,實現貿易順差805.81億美元,占同期全國貿易順差的251.97%。面臨“后配額時代”全球40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產業升級已是勢在必行。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也因此而面臨著更強的國際化、體系化、智能化、功能化的發展需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大型專業市場也應通過二次創業,適應新需求,謀求新發展。如何實現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打造高效的產業鏈體系,打造產業鏈流通環節的中堅力量?是當前所有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面臨的首要話題,也是日前在紹興舉辦的“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產業協調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們探討的主題。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紀朝認為,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客觀上為紡織專業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目前我國不同規模、不同經營特色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特征表現為吞吐量大、成交額高、專業特色強。其中,中國輕紡城三大交易區己經成為目前亞洲規模最大、成效額最高、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服裝專業批發市場。而今,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發展的內外環境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從內部來看,經營主體由個體工商戶逐步向有限責任公司轉變;交易方式由傳統型的集貿市場交易向看樣定貨、合同交易、網上交易轉變;銷售對象由原來的以內銷為主向內外貿交易轉變;經營戶也由原來的純貿易為主向工貿經營相結合方向發展,經營戶投資興辦實業不斷增多。從外部來看,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一體化進程中,貿易磨擦愈演愈烈,構筑和提升紡織專業化市場已成為我國紡織服裝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內容。
楊紀朝提出,今后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尋求新發展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導入現代物流理念,建立以大型物流基地為核心、以綜合性及專業性物流配送區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勢在必行。二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市場的信息資源,加強信息的深度加工工作,開展專業市場經濟運行研究和統計工作,研究和預測紡織服裝業及其專業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流行趨勢,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三要加強品牌孵化功能。專業市場商品品牌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紡織專業市場必須集眾多商戶優勢,打造專業市場的整體品牌,為商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的市場發展條件和氛圍,加強品牌孵化功能和渠道營銷功能,并以此取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