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勢地位參與競爭 中小企業要學會用巧勁
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縫制設備制造業中的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容易產生急功近利的心態。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競爭的綜合性表現得也更加明顯,品牌、渠道、價格、文化、網絡,都要更勝一籌。整個市場正處于“營銷暗戰”的狀態,真正的戰爭已超越了廣告與價格的范疇。
成熟企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市場營銷策略與方向比較穩定,憑借規模經濟在市場上占據著更多優勢。弱勢企業,尤其是發展中企業,要想在市場上求得發展,運用什么樣的營銷策略占據市場顯得更為重要。
為了“品牌”而“品牌”,在當前的企業界十分普遍。廣告戰、價格戰、奪標戰,一些“品牌”迅速竄紅成為“知名品牌”。但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在品牌還沒有真正拉動銷售的時候,大部分“明星”便已經紛紛隕落,“各領風頭兩三年”成為市場上普遍的現象。為品牌而品牌,已經把太多的企業引入的誤區。所以在營銷策略上開始尋求轉變,“營銷暗戰”隨之而生,打擊對手于不知不覺之中。
傳統企業的做法是單方面花重金塑造企業形象與品牌形象,把自己的產品打造成知名產品,在讓廣大消費者了解之后,再提高銷售量。事實證明,這種傳統方式可以讓許多企業一夜成名,卻無法使之生命常青。打造強勢品牌,培育成熟市場,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旅行,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知名度與營銷力度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的。品牌沒有一定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讓消費者接受,要實現規模化營銷無異于癡人說夢。光有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銷售工作做不好,比如銷售人員培訓不到位,銷售通路不暢等等,還是很難將產品賣出去。這就需要科學的品牌策略與銷售策略完美結合,互相促進,在提高銷售與試用率的基礎上做好品牌工作,在積累品牌資產的基礎上促進銷售。
當前行業內企業,尤其是發展中企業確實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產品質量問題、成本過高問題、銷售渠道不暢問題等等都不是在一天兩天或是光靠某一個人或幾個人所能解決的。在問題面前,企業首先要有耐心,切忌冒進。
比如現在各行業出現的價格大戰、促銷戰,事實上也在無形中沖擊著整個行業的品牌資產。一味地降價不但影響了產品在人們心目中的檔次,尤其可怕的是微利甚至無利潤降價,讓更多的企業度日如年。再比如現在的一些企業過于“務虛”,對于踏踏實實地提高自己的分銷能力、渠道建設與網絡建設,投入不足,缺乏耐心。客戶的開發與網絡的建設,最基本的紐帶是利益,不是請客吃飯一類的短期行為。與客戶真正的感情是建立在“利益”的平衡之上。經銷商賺錢,消費者得利,才是營銷的根本之道。
另外在市場培育階段,跟進策略一直為很多人所不屑。但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卻不失為良策。一般情況下,培育成熟的市場都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大筆資金來創造需求。一般實力不濟的發展型企業,盲目跟這些大企業一起去“創”市場,很可能所有的資金都用完之時,市場還沒有成熟,白白地為別人做了“嫁衣”。所以,做一個快樂的跟進者,未必就是一件壞事,至少在成熟的市場里面,少了“創業”的風險,所有的營銷策略都集中于如何與先驅們爭奪市場了。
外資企業、大品牌來勢洶洶,它們都有一套科學的市場策略、營銷策略、品牌策略,對市場及企業的發展有一套長遠的規劃,資金雄厚,“彈藥”充足。中小企業沒有這些優勢,但它們運轉靈活,對信息反
應快,最終決策者往往都是站在市場一線的]:作者,這是他們的優勢。想要與“大牌’’分市場,與其強打,不如借勢用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