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對品牌知名度的消費迷信
近段時間,從知名化妝品品牌“SKII”緊膚抗皺精華乳宣傳語被疑有誤導消費者成分,到肯德基5種產品被發現含有致癌的“蘇丹紅一號”,兩家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知名產品出現問題,人們開始注意到一個被忽視已久的事實:企業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不能成為消費者迷信某種產品質量的理由。
知名品牌產品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企業必須加倍珍惜的易碎品。如果企業以產品已經在公眾中樹立起良好形象自居,以為到一定時候便可高枕無憂,放棄質量管理甚至不惜犧牲消費者權益來提升經營業績,則無異于拿自己的生存作籌碼進行賭博,到頭來,由公眾賦予企業的品牌形象最終會被擊得粉碎。
事實勝于雄辯。去年一段時間,輿論曾就所謂通過某某質量認證的企業產品是否應該免檢進行過討論。現在看來,特定時間和條件下的質量認證結論,絕對不能成為通過認證的企業及其產品可以徹底免除檢驗的理由。擔負產品質量檢驗職責的政府部門既不能冀望企業的產品質量一勞永逸,也不能有質量檢驗工作可以一勞永逸的思想,否則就是對國家和消費者不負責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投資,也培育出了一大批本土知名品牌。無論是外來的還是本土的,所有企業都應當銘記一個事實,真正養育企業的是廣大消費者,必須時刻牢記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責任。否則,受損害的絕不僅僅是消費者。
摘編自新華社3月23日電 文/李靖 姜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