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縫配城發展動力
從背著行囊“走街串巷”,到在國內設立固定店鋪,再到發展壯大成為雄踞一方的主力經銷商,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的“跑刀片”群體發展壯大的同時,見證了中國縫制設備業的發展歷程?在“跑刀片”時代漸漸隱去的時候,這一群體逐漸成為中國縫配城最早的奠基人。
人才是發展的原動力
從事縫制行業的人都知道,坐落在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的中國縫配城已成為全國縫配行業信息中心和產品集散地。
中國縫配城發展勢頭為何如此強勁?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在于人才集聚產生的強勢效應。另一方面在于東陽擁有一支龐大的縫配產品營銷隊伍。中國縫配城實施“走出去”的經營方針,不但由東陽人帶頭在上海、武漢兩地開設了縫配一條街,而且在北京、天津、廣州、重慶等地也開設了連鎖店,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大部分城鎮。如今,中國縫配城已占領了將近50%的家用縫紉機配件市場,更占據了全國工業縫紉機配件銷售額的60%以上。
據中國縫配城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增堯介紹,以虎鹿、巍山鎮為主的東陽籍人士在全國各地開商鋪有近3000家,有的還把分店開到了港澳地區及國外,從業人員1.8萬人以上。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到來之際,整個縫配城異常熱鬧。這些常年奮戰在縫制商貿戰線上的精英們,在歡度佳節的同時,還不忘為來年選購各種縫配產品,這正是東陽縫配人敬業態度的真實寫照,正是這種敬業的態度推動著中國縫配城向前發展。
產業發展帶來無窮動力
中國縫配城內的商戶以經營縫制設備為主,因為是行業內首屈一指的產銷集結地,新加坡等國外資企業也陸續進中國縫配城投資并開商鋪。中國縫配城出現了買斷、轉租鋪位的現象:在5-6年前商鋪招租時,每間的租價在3000元左右。中國縫配城規模擴大后,中國縫配城以租售并舉的形式擴大招商,每套售價從以前的3萬元漲到12萬元,租價也漲到了6000元/間。
另據東陽市匯全縫紉配件廠胡惠泉廠長透露,距東陽市僅數十公里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第二貿易區(縫配區域)的商鋪最高價值已經達到100多萬元/司。中國縫配城開發的上海服裝機械城、北京服裝縫紉機城等專業市場,其地理位置、規模、市場定位都不同,發展空間也不一樣,但是在縫制機械行業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這點卻是共同的。
中國縫配城的成功運作,形成了當地政府、縫配城管理者、商鋪投資者、商鋪經營戶、縫配產品生產商、縫配城建設的參與者以及老百姓都能受益的多贏格局。物流、倉儲、日常生活消費品等相關行業還能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商機巨大。“東陽模式”成功的運作方式值得行業內借鑒。
市場升溫促再發展
20年前,中國的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行業迅速發展,成衣供應量成倍增長,價格大幅下降,社會服裝成衣化供應比例明顯提高,加劇了家用縫紉機市場和家用縫紉機企業轉型。這時,中國工業縫紉機制造業開始起步并逐漸走上成為世界縫紉機大國之路。當中國縫制機械制造業和服裝成衣業吸引世界關注的目光時,中國縫配城也強盛起來,爭創世界一流的腳步已不可阻擋。
應該說中國縫配城在縫制機械業與服裝成衣業之間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它正面臨著下游市場升溫的大好機遇,把握好這個市場,就有可能實現自身的更大飛躍,這也將給中國縫配城的再次發展帶來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