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服裝業強勁發展呈三大特點
2004年江蘇服裝業發展十分活躍,雖然歷經市場變化大、電力不足、上游產品價格變數多、用工缺口顯現、出口退稅率調低等困難,但行業發展依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成為成效卓著的一年,服裝生產和出口又躍上了新的臺階。
服裝經濟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主要經濟指標同步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統計資料表明,全省服裝總量1708億件,比上年增長12.7%,1620家企業統計銷售收入65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89%,利潤29.99億元,增長21.9%。
二是出口勢頭明顯強勁,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據統計,2004年全省服裝出口72.7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梭織服裝出口48.06億美元,居全國第二位;針織服裝出口達到24.65億美元,比上年24.53增長%。
三是注重內銷市場,市場占有率有所提高。幾年來,不少企業注重開拓內銷市場,據對40多家企業調查,從單一搞外銷或內銷走向內外并舉的企業占40%以上,內銷生產量比上年增長的企業占60%,從而推動了全省內銷總量比上年增加4個百分點。
行業發展體現三大特色
(1)名牌戰略深入實施彰顯成效:眾多企業加快實現從加工走向品牌的轉變,著力升級轉型,走上了創品牌拓市場的快車道。據有關統計,我省國家級、省級名牌和著名商標的產品銷售量已占全省內銷服裝總量的35%以上。
(2)集群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近年來紡織服裝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在江蘇已日趨成為一種產業現象,形成了一批專業化特色明顯、產業鏈體系完整、中小企業集聚效應顯著的區域性產業集群。
(3)大中小企業差異化競相發展: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江蘇服裝行業逐步形成了體現不同所有制經濟特點,企業規模化和小型化的發展格局。一批企業正在走向規模化,在行業中起了帶動力強的作用,中小型企業仍是行業的主體,體現了以效益為目標,適度規模化和中小型企業并存是服裝行業發展的基本態勢。
在企業生存與發展中,注意在與規模化企業共同面臨競爭的情況下,實行差別化發展策略。
一是市場差別化:金壇高高、南京勁草、陶玉梅等一些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產品實力水平,市場目標定位在中小城市、縣市周邊城市和周邊省區域市場,以供貨快速和適銷對路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二是產品差別化:常熟洲艷一些中小企業,注意于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的不同市場,挖掘隱藏著潛力巨大的市場,著力研究開發休閑裝,適銷對路的產品,適中的價格,切實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也使企業找到自身生存發展的出路。
三是發展方式差別化:與規模化企業不同,不少小型企業參與協作化生產,為一些國內或區域性知名品牌生產配套;有的生產經營內銷產品實行了市場跟隨策略,進行產品有計劃的跟隨。更重要的是結合市場進行產品設計改進,并在跟隨中創新,因而帶來了較好的市場銷售,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逐步適應并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的生產特色,在適應市場、開發產品、尋求發展方面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成為推動行業發展、保持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