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升溫的縫機市場
春節過后,縫紉機市場持續走高。廠家的內銷、外貿訂單出現強勁的上升趨勢。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土機械有限公司開春后的生產紅紅火火。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企劃總監錢福康表示,年后“威士”的生產處于加班加點狀態。
同樣,經銷商也忙于進、出貨。常州市的一位經銷商表示,整機銷量比較好,常州市新開很多的小型服裝廠,專接大廠的單子做。設備需求量基本上是三、五十臺。這些小型服裝廠選擇設備時,只強調在質量上要有所保證,并不挑選品牌。
“與往年一樣,這種設備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計要持續到3月底。”上海柏斯勒制衣設備有限公司經理陳高海在堆滿了設備的店里滿意地說。
配額取消之后,不少以外單為主的服裝企業紛紛將擴充生產能力、改善生產條件的擴展計劃提上了首要議事日程,這也為服裝機械銷售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縫紉機市場女口此火爆,不少機型供不應求,需要批量大的縫紉機型號,還需要提前訂貨。這無疑對縫紉機市場形成了一個極大的需求空間。
寧波友誠服裝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孝浩說,由于服裝廠“缺工”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近來縫制設備生意雖好.但是與2004年同期相比還是差一些。一些服裝企業老板逐漸理智起來,沒有足夠的把握是不會輕易增開服裝廠和添置新設備的。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新情況的出現必須引起服裝生產商和設備生產商的高度重視。它說明了部分服裝企業已到了一個發展轉折期,如何滿足工人操作設備的高效化以及如何逐步擺脫對于工人的嚴重依賴已經成為服裝生產商需要考慮的當務之急。由于時下服裝廠給操作工的薪酬主要是計件制,為增加收入,工人們更愿意到采用電腦車等效率比較高的車型的企業工作,而設備陳舊的企業則越來越無法吸引工人。一些服裝企業老板開始思考:購置對操作工人依賴性小的高效率、流水線生產設備,以減少人員流動所造成的損失。在成本受到控制的情況下,購置既能滿足工人需要又提高效率、性價比更合適的機器才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