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我國紡機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
- 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紡織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為53.31億美元,其中進口金額為46.56億美元,與2003年的46.13億美元相比上升0.92%;出口金額為6.76億美元,比2003年的5.27億美元,上升28.13%。貿易逆差達39.80億美元。
進口繼續增長增幅趨緩
自我國加入WTO后,紡織工業成為投資熱門行業。2000年紡織行業市場狀況的全面迅速回升,尤其是2003年底開始受紡織品配額取消這一利好的影響,加劇了社會向紡織工業的投資傾向。紡織機械產品進口同時出現了持續上升的態勢,2004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額達到46.56億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
2004年以來,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在建項目明顯減少,能源電力資源的制約,原材料價格的增長,以及對配額取消后我國紡織工業發展速度究竟多快的疑慮,許多企業不急于投資,觀望等待的情況較多,從而減少了紡織機械產品的訂貨,導致我國紡織設備進口增勢趨緩。近三年來,我國1月~8月同期平均增幅為28.16%,1月~9月同期平均增幅為23.46%,1月~10月平均增幅為21.22%,1月~11月平均增幅為18.49%,全年平均增幅為16.24%。2004年紡織設備進口放緩的趨勢非常明顯。
1996年~2004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趨勢圖但對于紡織機械行業而言,紡織行業進口國外紡織機械產品的迅速增長,進一步擠占了國內市場。我國大大小小生產紡織機械的企業達1600多家,特別是2004年國產紡機生產和銷售大幅增長。但是盡管如此,進口設備仍占50%左右份額的局面沒有改變,這說明我國紡織機械制造行業和國際先進的紡織機械制造企業在產品競爭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
1.2004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以一般貿易和外商投資為主
2004年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紡織機械產品23.38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額的50.23%,比2003年減少13.37%;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紡織機械20.30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額的43.60%,增長16.94%;加工貿易進口紡織機械產品1.44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額的3.09%,增長44.88%;其他貿易方式進口紡織機械產品占進口總量3%。
中國加入WTO后,國際紡織加工能力轉向中國的趨勢十分強勁,外商投資進入中國的步伐繼續加快,2002年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紡織機械為15.19億美元,占當年全部進口額的41%;2003年為17.51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額的37.75%;2004年為20.30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額的43.84%。這說明我國紡織工業走向國際化的進程和變化,同時也說明我國紡織機械市場已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2.2004年進口紡織機械的產品品種情況2004年紡織機械進口金額為46.56億美元,增長0.92%。由于2003年進口基數較大,因此雖然2004年依舊保持較高的進口金額,但增幅與2003年相比,下降25個百分點。2004年織機、漂洗、印染整理機械與2003年相比有所減少,織機進口減少27.72%;漂洗、印染整理機械減少11.19%。除此之外,其他各大類產品都不同程度增長。增長幅度依次是:非織造布機械增長160.41%,織造準備機械增長34.98%,化纖機械增長20.10%,針織機械增長10.11%,紡機配件和器材增長9.46%,紡紗機械增長7.91%。
從各大類產品進口金額所占比重看,針織機械由2003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漂洗、印染整理機械下降到第二位,織機由2003年的第二位下降到第四位。
各大類產品的進口額及其所占進口額的比重圖
從2004年紡織機械進口量的構成可以看出,2004年紡織行業發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針織、印染和后整理、化纖以及棉紡織行業。
2004年我國進口針織機械9.20億美元,比2003年上升10.11%,進口數量37935臺,下降5.32%。其中:圓機進口15806臺,同比增長6.5%,進口額2.62億美元,同比增長1.92%。從歷年圓機進口情況看,2004年圓機進口增長已經放緩,但進口數量和進口額仍創紀錄;平織機進口15230臺,比2003年增長11.28%,進口金額3.98億美元,增長14.13%。
目前,我國針織工業的生產和產品發展已趨于規模化、品牌化和快速化,針織企業和產業集群規模越來越大,產品品牌的發展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和發展,這都對針織機械提出了新的越來越高的要求。而我國針織機械還不能完全滿足針織工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歷年針織機械進口量都比較高。
3.2004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的國家和地區2004年紡織機械進口的主要國家(地區)仍以日本、德國、意大利、韓國、瑞士、中國臺灣省、法國和比利時為主,這些國家(地區)對中國紡織機械的出口在2004年都超過了1億美元。其他生產紡織機械產品的強國也占有很大的份額。
2004年我國共從56個國家(地區)進口了紡織機械產品,與2003年比沒有變化。按進口額計算,從日本、德國和意大利三個國家進口的紡織機械產品占全部進口額的64.72%,2003年為64.43%。這三個國進口紡織機械產品的情況如下:
(1)日本日本對我國紡機出口依舊占據第一位,與2003年相比略有下降,減少0.71%;我國從日本進口的紡織機械產品13.73億美元,占全部進口額的29.48%。其中化纖機械占24%,織造機械占26%,針織機械占16%,紡紗機械占15%,紡機零配件占8%,染整機械占6%。化纖機械是日本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近年增長非常快,2004年共從日本進口化纖機械5832臺,比2003年增長38.89%,進口額3.39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61.81%,進口額占我國進口化纖機械全部進口總額的44%。
2004年織機進口最多達3.49億美元(2003年為5.07億美元),減少31.16%;進口臺數為14268臺(2003年為18,873臺),減少26.24%。其中:噴水織機4761臺(2003年為6108臺),噴氣織機7799臺(2003年為12065臺)臺,占總進口量(9576臺)81.44%。噴氣織機進口額為2.61億美元(2003年為3.96億美元),占全部噴氣織機進口額的74.35%;紡紗機械中的自動絡筒機進口1084臺(2003年為774臺),進口額為8807萬美元(2003年為7284萬美元),占全部進口自動絡筒機的39.27%。
(2)德國德國是紡織機械產品生產制造強國,產品科技含量高,質量穩定,特別是紡紗機械、化纖機械、針織機械和非織造布機械居世界領先地位,也是我國紡織機械進口的主要國家。2004年我國從德國進口紡織機械進口額12.26億美元,占我國全部進口額的26%,比2003年上升12.88%。
在六大類產品中只有紡紗機械有所下降,其余都在增長。其中,2004年從德國進口化纖機械2252臺,增長45.57%,進口額3.11億美元,增長14.28%;紡紗機械進口1207臺,下降9.59%,進口額2.01億美元,下降15.11%;針織機械進口3830臺,增長0.29%,進口額3.14億美元,增長16.92%;織造機械進口290臺,增長53.44%,進口額2726萬美元,增長43.99%;紡機零配件進口額1.67億美元,增長37.5%;染整機械進口額1.27億美元,增長5.87%。
2004年從德國進口紡機產品看,粗紗機進口133臺,比2003年增長478.26%,進口額383萬美元,增長228.14%,占全部進口粗紗機數量的45%,占全部進口額的28%。自動絡筒機進口157臺,比2003年下降31.14%,進口額2514萬美元,下降30.15%。針織機械中的平織機進口3186臺,比2003年增長14.07%;進口額2.57億美元,增長15.39%。
從德國進口的紡織機械產品情況看,其氣流紡紗設備技術先進,可靠性強、設備價格高,是高檔產品生產的基礎。我國能引進大量的優良設備是紡織企業實力不斷增長的體現。國內生產廠家也生產銷售相當數量的氣流紡紗機,但是在技術的先進性等方面與德國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橫機、其他平織機、大圓機和經編機從德國的大量引進,同樣也體現了國內紡織行業對高技術的追求和德國紡織機械的技術優勢。
(3)意大利2004年我國從意大利進口紡織機械產品比2003年有較大幅度減少。進口額為4.32億美元,比2003年的5.12億美元減少15.57%。進口品種變化較大,化纖機械、織造準備機械、織機、針織機械和染整機械進口金額均減少(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都大幅減少),紡紗機械、零配件和非織造布機械等產品增長。從進口紡機六大類產品品種進口額情況看,紡紗機械占28%,織造機械占20%,針織機械18%,染整理機械占14%,紡機零配件占7%,化纖機械占6%。
2004年我國從日本、德國、意大利三國進口紡織機械情況對比圖國內進口紡織機械的企業情況2004年紡織機械產品進口較為明顯的變化是外商投資中國的規模繼續加大。外商獨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的進口數量由2003年的第二位、第三位分別上升到第一位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