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箍咒”來了,你怕了嗎?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業內人士曾用李清照這一經典名言來形容2005年伊始中國服裝企業家的心情。2005年1月1日,紡織品配額體制“壽終正寢”,中國服裝企業家們樂了,因為專家預測后配額時代,民企將遇藍藍的天,然而這一笑容維持的時間并沒有多久,同時啟動的國家紡織產品強制性新標準,像一道“緊箍咒”,牢牢地套在了他們的頭上。2005年,中國服裝企業是一馬平川?還是陷入了“十面埋伏”?為此,記者走訪了服裝業有關專家。
五道“緊箍咒” 來勢洶洶
據上海市服裝研究所許鑒所長介紹,2005年1月1日起,國家紡織產品強制性新標準《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已準時實施。對于2005年1月1日前生產并符合相應標準的紡織產品,有一年的過渡期,到2006年1月1日停止銷售。《規范》首次將紡織品安全性的生態環保要求納入國家強制性標準,打破了紡織服裝行業多年來一直停留在外觀和一般物理指標方面(物體的強度和粘合度等)的現狀。該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將紡織品分為A、B、C三類,分別是嬰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和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其所規范的具體產品范圍包括嬰兒尿布、成人內衣、外衣、帽子、手套、襪子以及床上用品等。5項強制性指標具體如下:
一、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目前禁用這類染料已成為國際服裝貿易中最重要的品質控制項目之一。《規范》明確規定任何紡織品都不得使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二、游離甲醛:根據類別的不同,含量要求各異,如嬰兒用品甲醛含量不得超過20g。
三、PH值:要求在4.0~7.0之間。
四、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時,染料會從紡織品轉移到皮膚上,在細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發生還原反應,誘發癌癥或引起過敏。
五、異味:《規范》列出異味包括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魚腥味、芳香烴味、香味等5種。 異味的判定采用嗅覺評判的方法。
九成企業 熟視無睹
五項強制性指標很無情。從目前部分省區服裝市場上的抽檢結果來看,我國紡織品服裝質量不容樂觀。據了解,目前沈陽市場上銷售的服裝生態環保標準還處于不及格狀態,日前,沈陽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對該市主要商業流通企業銷售的服裝進行了抽檢,在抽檢的14家大型商場、超市中,有7家合格率為零,其余7家合格率僅在5%~55%之間。連頻頻在全國各大T臺上秀的杭州女裝,也開始大呼起“火燒眉毛”了。該市女裝界的一位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質量才是企業生存之本,而杭州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女裝生產企業,過于追求服裝表面的豪華,對抓內在質量沒有興趣。沒有質量和行業技術規范作支撐,杭州女裝將會越來越缺乏生命力。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紡織服裝中心主任顧紅烽對杭州女裝品牌的前途也十分擔憂,她說,2005年開始是全國性的抽查,如果被抽查到的杭州女裝不合格率很高,再經有關媒體進行公開曝光,長期苦心經營的杭州女裝品牌,將毀于一旦。
目前,大部分生產企業為2005年的春裝準備工作已進入尾聲,但不少服裝企業仍對國家五項指標淡漠無視,九成以上企業不識“君”,然而即將入市的服裝一旦抽檢不合格就將被封殺。在相關部門十分重視的情況下,即使《規范》學習的培訓是免費的,響應者也寥寥。杭州辦了兩期培訓班,通知所有企業參加,但實際參與的企業總共才70多家,而目前杭州的服裝企業共有2 000多家。業內人士表示擔憂,中國服裝企業如此“酷”下去,能挺得過這一“緊箍咒”嗎?
專家獻策 共度難關
有些人認為,《規范》沒出臺前,我們穿著超標的衣服,不也一樣好好地活到現在了嗎?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環保漸漸提上日程,穿著也不例外。上海市服裝研究所副所長許鑒告訴記者,紡織服裝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五項指標如果超標,將影響人類安全健康,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織物上的游離甲醛會引起頭痛,軟弱無力,體溫變化,感覺障礙,排汗不規則,脈搏加快,皮炎皮膚過敏等癥狀。二是偶氮染料在印染合成過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間體,對人體具有致癌作用。三是紡織品中可能殘留的重金屬有:汞、鎳、鉻、鉛、砷等。這些重金屬主要來源于印染加工過程中的染料、催化劑及服裝的扣子、拉鏈等附件。服裝中如重金屬含量過高,不僅會減弱人的免疫功能,誘發癌癥,還會引起慢性中毒,傷害人的中樞神經。四是用于棉纖維和羊毛儲運的一種防腐劑,又可用于印花漿增稠劑,其毒性可致癌,使用五氯苯酚的織品漂洗排出的廢水會污染環境。
中國有句古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什么樣的坎我們過不了?所以,這樣的《規范》“緊箍咒”,我們根本不應該怕。專家提醒服裝企業,相關人員應主動加強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的學習和研究,制定自己相關的企業標準,各個生產過程嚴格加以控制,如采用先進的后整理工藝,降低PH值;原料采購環節,應積極開發各種綠色原料,在生產過程中選用綠色染料,大力發展生態紡織。外貿單位在簽訂購銷合同時,一定要標明有關環保安全要求,例如符合GB18901-2003《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標準的一等品要求的條款。對供貨方,應要求其出具原、輔料的檢測報告,商業部門對進商場銷售的面料、服裝,應要求經銷商提供檢測機構對安全環保項目檢測的合格證書方可進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