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縫紉機求逐步推廣不應求短期回報
國外的家用縫紉機市場是一種成熟的消費,沒有斷檔,機器的更新換代,對于消費者來說,就像電視機由黑白變彩色再到等離子一樣容易接受。然而在家用縫紉機遠離中國家庭十年之久,已被人們日漸淡忘的時候,要想讓新的縫紉機帶著它的新概念、新功能、新形象,重新回到家庭生活中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飛躍“愛家縫藝”公司查先生認為:“縫紉機在中國不是沒有市場,而是需要眾多專業人士的共同引導。就如同一個人來到一座荒島,島上的人們都不穿鞋,是人們真的不需要鞋?還是他們不知道要穿鞋?答案是:他們需要賣鞋的人告訴他們鞋的意義。”
然而推廣一個概念遠比創造一個概念要難得多。由于專賣店可以不受商圈的限制,盡情地展現各自的風格,自由詮釋全新的縫紉概念,因而縫紉機廠家起初都會設立少數的專賣店打造自己的形象。在“愛家縫藝”以前的專賣店里,就有專門介紹縫紉機歷史的圖片和文字,從100多年前的機器到最先進的電腦縫紉機的詳盡資料,讓客戶了解世界家用縫紉機的歷程,領略別樣風采的縫紉文化,同時還設有幾十種精致的縫紉用品,原創的布藝作品的展示,增強了機器的趣味性。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專賣店雖然可以自由倡導縫紉理念,但對于還處在導入階段的縫紉機廠家來說,畢竟成本昂貴,客流量不足。因此,精明的廠家把眼光投向商場、超市、電器城。如何打通中間通道——零售商,成為縫紉機市場營銷中的關鍵環節。許多縫紉機廠家都認為,國內的商家門檻極高,傳統產品都不易進駐,更何況幾乎銷聲匿跡的縫紉機?多數商家的態度如出一轍,一聽縫紉機就免談,根本不見廠家,連讓廠家申述的機會都不給。一次,兩次……縫紉機廠家終于從在別人的貨架上擺放一臺機器,到柜臺再到專門的貨架,縫紉機良好的銷售態勢,令不屑一顧的商家對其刮目相看。
與此同時,為了快速擴充網絡,縫紉機廠家與電視臺合作,頻繁地在社區組織各種公益活動,舉辦縫紉比賽、講座、培訓,大力推廣縫紉概念。此外,縫紉機廠家除了銷售縫紉機及其輔助產品,還擴大了服務范疇,如“愛家縫藝”公司在維修之外,增加了縫紉機出租、繡花、設計、代客剪裁、加工等服務項目,將銷售、服務、培訓等整合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系統。
由于目前的家用縫紉機市場相當脆弱,需要經營者投入全部的精力、財力,3~5年之后才會走向成熟,如果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回報,可能把市場毀掉。所以,現階段90%的縫紉機廠家是采用直銷形式,在各地開設分公司、辦事處分區域銷售,對代理商的選擇慎而又慎。查先生認為,直銷可以更好地把握售后服務,信息反饋快,也更容易把握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