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與國際接軌 縫機業慎對SA8000
今年年初,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就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準則的創建工作,列入本年度的工作議事日程。去年年底,“企業管理與社會責任論壇” 在東莞召開。這兩個會議都談到了SA8000這種勞動標準,提醒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服裝、制鞋、紡織、縫制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加工企業,要正確、積極地面對社會責任標準。
事出有因。中山市一家500人的鞋廠因為沒有達到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突然被海外客戶停單兩個月。廣東一家臺資鞋廠由于發生女工中毒事件被國外客戶全部撤單。諸如此類將勞工權利與訂單掛鉤的事件不勝枚舉,。而這類事件的發生皆源于上述企業未能達到“SA8000標準”。
而從我國已獲SA8000認證的企業來看,區域上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貿易較發達省份,從行業分布上看,玩具行業獲證最多,有11家,占總量32.4%;其次就是服裝行業,有9家,占總量的26.5%。
作為與服裝行業息息相關的縫機行業來說,很幸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國內縫機企業出現因勞工問題被退單的事件,但縫機產業作為一個有著龐大“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其背后肯定是存在惡劣勞作環境、微薄低薪水平、雇傭童工現象、無休止加班點等社會問題的。
隨著世界制造中心移師中國,中國縫機業必須重新定義自己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再者,我國縫機產業外貿出口的觸角已經伸入到了歐美發達國家,而歐美國家正是提出和推動把勞工問題作為社會責任問題并試圖將之與貿易掛鉤的主要國家。因此,我國縫機產業需要對SA8000進行認真的研究。
有前車之鑒,作為縫制行業的管理者,千萬要對SA8000密切關注,走近SA8000,熟悉SA8000,依照SA8000標準,有則改之,無則加冕,趕快進行自我規范,防患于未然。在推動社會責任的同時,盡可能找到短期利益和增加商品成本的契合點。
SA8000標準的發布,標志著人類社會從只重視資本、科技的發展,轉到了以人為本、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的發展道路上來。它要求企業在賺錢的同時必須承擔起對環境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當然,要提醒縫機企業的是,SA8000標準中涉及的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利等要素不是簡單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不要一味夸大其功效。我們看到,至今我國政府和授權的認可機構仍未把SA8000認證工作納入監管范圍,如果盲目推進企業實施SA8000認證,會給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更多的困難。我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普遍執行《勞動法》的同時,由于區域差異,在工作時間、職工工資、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不盡相同,一些企業工作環境及條件還有待改善。我們的縫機企業需要承諾的社會責任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首先,國外采購商在對不同的發展中國家的加工企業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審核評價時也采取了不同的態度。部分采購商只對中國企業有要求并且必須進行評審,而對于在其他國家的分廠則沒有要求,由此看來,這已不僅是簡單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
其次,到目前為止,我國出口企業因為沒有通過SA8000認證而不能出口的事例尚未發現,但由于不能滿足國際采購商的關于對加工企業有關社會責任的要求(通常是第二方評價或認證)而影響出口的情況則時有發生。
綜上所述,國內縫機企業在認知SA8000方面切不要盲目地將SA8000證書和ISO9001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相提并論,不要一窩蜂。應該應理性看待,切合實際,結合自有市場的業務拓展趨勢,認真研究SA8000的核心要素,知己而知彼,盡早擬訂應對措施,來提高綜合競爭力,以有效突破這個貿易壁壘。
關于SA8000:
什么是SA8000
SA8000是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的簡稱,中文譯為"社會責任標準",是以勞工問題為突出特點的一個標準,其宗旨是"賦予市場經濟以人道主義"。該標準是一個通用標準,不僅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也適用于發達國家;不僅適合于各類工商企業,也適合于公共機構;同時還可代替公司或行業制定相關的社會責任守則。
SA8000標準認證內容的幾大要素
童工、強制雇傭、健康安全、工人結社的自由和集體談判權、工作時間、工資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