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談-回聲:發展
- 徐勇(中山大學廣東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博導):
東莞(包括虎門)的發展充分利用了中國的比較優勢,從對外來料加工到形成自己的企業,并逐漸有了自己的規模效益和一些自己的品牌,整個過程比較符合經濟規律,路徑比較健康。
今后虎門的進一步發展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是在第一層次發展基礎上如何提升自我品牌的構建的問題。東莞企業的成功以往主要在于比較優勢(如勞動力和土地成本較低),擴張比較成功,但科技力、創新力和市場力不強。東莞企業接下來要面臨結構轉型,面臨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企業要掌握核心技術,不能滿足于外圍擴張,僅靠數量取勝。
其次,東莞企業的教育素質是弱項,企業家的素質層次不高。東莞企業的現代企業觀念和意識跟不上,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就做不下去了,和江浙企業較強的發展意識相比有所欠缺。這和廣東人比較“實”的特點有關,企業家要注意不能光靠埋頭苦干,要有成長為世界企業、抬頭看全球的意識。這些觀念和意識要在學習過程中提升,這一方面要靠企業老板本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最后,就是東莞政府要對企業進行引導,包括觀念和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
王利文(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虎門在改革開放前由于靠近邊界,當時稱為“前線地區”,經濟上以農業為主,工業幾乎沒有,國家、省重點工程都不會放到那里,所以虎門的工業基礎薄弱。改革開放后,國家以經濟建設為綱,邀請港澳資本回來投資,虎門的市場信息很快,借此服裝行業就發展起來了,早期是“三來一補”,后來就有了自己的品牌。
虎門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條件是交通的發展。虎門是珠三角東、西的交通物流樞紐,虎門大橋的建成對虎門物流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同時也促進了服裝市場的發展。
此外,虎門地處珠江口,港口條件不錯,同時虎門還是電力集散地,電力供應全省,有的還賣到香港。本地電價不高,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服裝、物流和電力使虎門發展成為一個中等城市,酒店、銀行和房地產等服務業也被帶動起來了。
今后虎門的發展要注意社會治安、環保等問題,特別要注意維護工人的合法權益;而政府要
加快改革,提高效率,政務公開透明,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
萬煒明(原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虎門的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城市不在于大小,而在于特色。虎門要向特色城市的方向發展,作為虎門人,我希望將來談到服裝時,能夠和虎門聯系起來。
黃捷(退休干部):
我在虎門生活了幾十年,看著虎門在變化。以前身邊的人都是窮得叮當響的,現在再出去看看,靚車到處都看得見。以前很多人是拿著港澳親戚送的衣服出來賣,現在不一樣了,是人家來我們虎門拿衣服回去賣了。希望虎門發展得越來越好,將來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服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