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致癌染料毒性可潛伏20年 將全面禁止
- 在本報率先報道“紡織品致癌染料比甲醛更‘毒’”(詳見4月9日A3版)后,昨日,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公布了具體情況,除此前披露的21份聯苯胺超標樣品外,還有40多份樣品發現含聯苯胺,而聯苯胺等偶氮染料分解出的致癌物毒性不僅猛于甲醛,更比“蘇丹紅”厲害。記者獲悉,明年元旦起所有使用偶氮染料生產的紡織品都要禁售,而消費者從現在起就可向商家索要紡織品檢驗報告。
知名企業產品仍被檢出問題
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所長蔡依軍告訴記者,此次主動送檢的20家紡織品企業是以珠三角企業為主的全國知名大品牌服裝企業,檢驗結果發現,1051份樣品中有60多份含有聯苯胺,而且其中不少還是布料供貨商聲明非偶氮染料生產的。蔡依軍表示,主動送檢的大品牌企業產品尚且如此,市場上紡織品使用偶氮染料的情況可想而知。
有關專家解釋,盡管國家標準中明確禁用偶氮染料,但還是設定了檢出限值為20mg/kg,這是出于檢測儀器精密度的考慮,即低于20mg/kg的樣品不能斷定使用了偶氮染料。同時,該強制性標準給出了一年的過渡期,即今年元旦前生產的偶氮染料超標產品目前仍允許在市場上銷售,但明年起全部禁售。
不提倡消費者自行送檢紡織品
為了督促企業盡快實施這一國家強制性標準,一方面質監部門將在今年下半年對有關企業進行全面抽查,將以與消費者皮膚直接接觸的服裝成品為主要抽查對象,一旦發現不符合標準,將按照假冒偽劣產品處罰。
另一方面,質監部門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可以在購買紡織品時向廠家或商家索取紡織品偶氮染料檢測報告。但有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檢驗為破壞性檢測,不提倡消費者自行送檢。
聯苯胺致癌性比“蘇丹紅”強
偶氮染料又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即由可致癌芳香胺合成的染料,目前已知的23種芳香胺可合成染料幾百種。而其中以2-萘胺和聯苯胺致癌毒性最強,屬于三級致癌物第一組,可導致惡性腫瘤,而目前大眾熟知的“蘇丹紅”只是三級致癌物第二組,毒性還不如這兩種物質。據悉,我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以天津人為樣本進行了醫學研究,發現經常接觸聯苯胺的人膀胱癌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8倍。聯苯胺可以導致膀胱癌、輸尿管癌和腎盂癌,并且潛伏期長達20年。
同時,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阮文紅教授告訴記者,偶氮染料除對人體有危害外,由于偶氮染料不可水溶,對水域等環境危害更大,污染很重,因而紡織品檢驗是最好的預警機制。
歐美國家在我國銷售有毒服裝
據了解,各企業之所以大量使用偶氮染料,除了因為價格低,偶氮染料色種齊全,著色力強,顏色鮮亮、持久,色牢度高,都是其受歡迎的原因。而目前替代的綠色環保染料色種有限,著色牢度相對較差,著色鮮亮度也較差,并且價格高。
為了加強檢驗力度,目前,中山大學與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共同研發紡織品偶氮染料含量檢驗課題,每臺檢驗設備耗資80多萬元,而每臺設備檢驗數量有限,一天只能檢驗二三十份樣品。記者在檢驗室了解到,檢驗一份樣品需耗時近40分鐘,目前,該中心已購置3臺設備,計劃購置10臺,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紡織品偶氮染料含量檢驗機構。
另外,記者獲悉,2003年,我國有一批紡織品在德國被檢出含有537mg/kg的聯苯胺,德國政府立即禁止銷售該產品,并進行召回,將貨物退回生產商或就地銷毀,并對負責采購的經理提起刑事指控。對此,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實施這一強制性標準后,進口紡織品也必須符合我國標準,而目前一些歐美國家將國內無法銷售的含偶氮染料紡織品向我國銷售,上海市檢驗檢疫局就發現了包括國外名牌在內的進口童裝存在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