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知識解讀
基本概念
知識產權是指對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要遠遠高于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
專利及其特性
專利是專利權的簡稱,它是國家按專利法授予申請人在一定時間內對其發明創造成果所享有的獨占、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它是一種財產權,是運用法律保護手段"跑馬圈地"、獨占現有市場、搶占潛在市場的有力武器。專利具有獨占性、時間性和地域性。
專利的種類
在我國,專利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申請專利的重要性
申請專利既可以保護自己的發明成果,防止科研成果流失,同時也有利于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申請專利的方式占據新技術及其產品的市場空間,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如通過生產銷售專利產品、轉讓專利技術、專利入股等方式獲利)。
先申請原則
在我國,審批專利采用先申請原則,即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向專利局提出同樣的專利申請,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專利的個人或單位,因此申請人應及時將其發明申請專利,以防他人搶先申請。由于申請專利的技術須具有新穎性,因此發明人有了技術成果之后,應首先申請專利,再發表論文,以免因過早公開技術而喪失申請專利的機會。
申請專利的途徑
1、 直接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或通過掛號郵寄申請文件方式申請專利(專利申請文件有: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說明書摘要、摘要附圖)。
2、 委托專利代理人代辦專利申請。采用這種方式,專利申請質量較高,可以避免因申請文件撰寫質量問題而延誤審查和授權。
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
如果技術成果是單位課題組承擔的科研項目,是職務發明。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單位所有。
如果發明是在沒有利用單位物質條件(如設備、資金、未公開技術資料等)的情況下完成的,發明內容也與發明人本職工作及單位指派的科研任務無關,是非職務發明。非職務發明的專利權歸個人所有。
專利檢索
科研立項和申請專利之前需要檢索專利,以免重復研制,侵犯他人專利權,事先檢索也可判斷該項技術成果是否有可能獲得專利權。可以去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文獻館手工檢索專利,也可以用電腦上網檢索或用專利光盤檢索專利。
專利的申請和審批程序
如圖:
授予專利權的條件
獲得專利權的三個實質性條件:
1、發明是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也沒有相同的技術方案刊登在出版物中或者已被他人申請專利,具有新穎性。
2、發明時,付出了創造性勞動,發明有實質性特點,優于同類傳統技術,具有創造性。
3、發明比原有技術效果好,具可以用工業方法生產,具有實用性。
對專利局駁回專利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專利申請被駁回后,申請人對專利局的駁回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駁回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書面提出復審請求。申請人對專利復審委員會做出的維持專利局駁回決定的復審決定不服時可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權拿到手后是否就一勞永逸了
任何單位和個人認為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可以在專利授權決定公告后的任何時候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專利侵權及其法律責任
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其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專利侵權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
1、停止侵權;
2、公開道歉;
3、賠償損失。
專利糾紛及假冒、冒充專利的處理
假冒他人專利或將非專利技術(產品)冒充為專利技術(產品),也會引起相應的糾紛,任何人發現有人假冒他人的專利或涉嫌冒充專利,可以向當地知識產權局舉報,由知識產權局對違法行為人進行查處。
專利糾紛包括專利侵權糾紛、專利申請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職務發明人獎酬糾紛等,發生專利侵權糾紛應當請當地知識產權局處理或到法院起訴。其他的專利糾紛可以請求當地知識產權局調解或向法院起訴。
專利權人與發明人享有的權利不同
職務發明申請專利的權利歸單位,單位作為專利權人有權占有、使用、處分其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就沒有這些權利。
專利權人的義務
專利權人應在獲得專利權后,按時繳納專利年費。
鼓勵專利申請的優惠政策
一些省市近兩年拿出相應資金,資助當地的專利申請。本地區的單位和個人新申請的專利,可憑受理通知書和交費發票,到當地已設立專利申請資助金的知識產權局領取專利資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