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道設備裝配要求
后道設備比較多,常見的有套結機、釘扣機、鎖眼機等。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每種設備的裝配要求說清楚是非常困難的,這既需要大量的文字說明,更需要大量的零件裝配圖片,信息量比較大,不能滿足讀者的要求,請諒解!下面以常見的后道設備套結機為例,簡要介紹一下有關裝配方面的技術要點。
裝配工作的重要性
裝配工作是縫紉機制造或大修過程中最后階段的生產作業,所以裝配工作質量的優劣對整個產品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裝配不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縫紉機就不能正常工作,而零部件之間、機構之間的相互位置不正確,輕則影響縫紉機的工作性能,重則無法工作,如過線類零件留有一點小毛刺就會造成縫紉機工作無法進行。另外在裝配過程中,不重視清潔問題,粗枝大葉,亂打亂敲,不按規范裝配,是不可能裝出合格的產品。裝配質量差的縫紉機,精度低、性能差、聲響大、力矩重、壽命短;相反,對某些精度不很高的零部件,經過仔細的選擇裝配和精確的調整,仍能裝配出性能較好的產品來,所以說裝配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而細致的工作,必須認真做好。
裝配前的準備工作
一、裝配工作場地的準備
選擇一個相對比較寬敞、明亮、安靜的工作環境。
二、常用設備的準備
(一)工作臺
一般用硬質木材制成,表面要墊上一層厚橡膠板。
(二)虎鉗
(三)砂輪機
三、常用工具的準備
(一)銼刀
(二)刮刀
(三)手錘:銅錘或硬木、硬橡膠錘和鐵錘
(四)鉸刀
(五)絲錐
(六)測量器具
四、對要裝配產品的了解
(一)分析和研究產品裝配關系及技術要求,了解產品的結構、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連接關系。
(二)擬出正確的裝配順序,尤其是進行機器大修時,在機器解體之前,應作好必要的記錄,以圖片和文字說明的形式,把機器原有的正常關系寫下來,以便裝配時參考。另外裝配還遵循這樣的原則,即先拆后裝,先內后外,先主后輔原則。
(三)擬出若干個裝配要點,并清楚各關鍵點的裝配要求,并加以檢查和控制裝配質量。為了系統全面地掌握某一類型機器的結構特點,將整機劃分成幾個主要工作機構,如套結機可劃分為針桿、勾線、挑線、送料、壓腳、啟制動、互鎖等機構。這樣思路更清晰,相互關系更容易把握。
(四)對劃分的每個機構的工作原理、運動特點、機構組成要熟悉,特別是調整要求要清楚,后道設備套結機、鎖眼機、釘扣機的原理及使用調整方面的介紹,在以往《縫紉機科技》各期刊上都有刊登,如重機LK-1850套結機在1988年《縫紉機科技》的第4、5期,1989年的第1、2期上發表過,其它資料也有介紹,這里就不談了。
裝配的基本概念
縫紉機是結構較復雜的機械產品,按不同的要求來劃分,裝配的方法有多種。
一、一般裝配
指不經過選擇的進行裝配,這種裝配方式適合大規模生產,要求零件加工精度高,互換性強,有利于產品的維修和質量保證。
二、分組裝配
將裝配的相配部件,通過測量得到的實際尺寸,并按尺寸大小分組,使大尺寸的軸與大尺寸的孔零件相互配合,小尺寸的軸與小尺寸的孔零件相互配合,即能提高配合精度。
分組裝配就是把加工精度低的相配合零件,根據零件實際尺寸依照配合公差進行分組,分組越多,每一組零件相互配合的公差值越小,則零件加工尺寸的精度相對越高。
三、對偶裝配
對偶裝配是兩件相配合的零件,首先將一個相配零件尺寸加工好,另一件則根據所加工的實際尺寸配研,使之達到高精度的配合要求,這種裝配形式,有的通過精加工方法,如精磨軸的尺寸來配合孔的尺寸(一般外徑的加工尺寸精度要比孔的加工尺寸精度容易達到和測量),或通過配合研磨手段來達到。
四、部件裝配
部件裝配是指機器在進入總裝配之前的裝配,由于縫紉機的復雜程度不同,部件裝配的內容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凡是將兩個以上的零件組合在一起,或將幾個零件與分部件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裝配單元的裝配工作,都可稱為部件裝配。一臺復雜的機器部件里面往往又包含著部件,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級部件、二級部件的層次關系。
五、機器裝配
是把零件和部件裝在一臺完整的機器上的過程。
六、調試
包含調整和試車兩部分內容。
(一)調整:調節零件或機構的相互位置、配合間隙、連接松緊等,目的是使各類零件處于各自適當的位置。
(二)試車:對縫紉機性能的試校,也是對運轉靈活性、工作溫升、密封性、噪聲和力矩等方面的檢查。
裝配的基本要求
一、零部件的精加工
凡經過表面烘漆、電鍍等表面處理的縫紉機零部件,其裝配接合面(包括孔、槽、平面和螺孔)等處都有粘層,因此在裝配前,對這類零部件必須按工藝技術要求,先進行精加工,然后才能進入裝配狀態。
二、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在裝配過程中,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對提高裝配質量、延長縫紉機的使用壽命都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軸套、軸承、油泵、以及含有轉動和擺動配合件的零件尤為重要。在裝配各種軸類部件時如清潔不嚴格,將會造成軸套升溫過高和傳動力矩過重,也會因為砂粒、切屑等雜物夾入其間而加速磨損,甚至會出現“咬合”等嚴重故障,所以在裝配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一)零件的清理:裝配前,零件上殘存的切屑、研磨劑、油漆、鐵銹等都必須清除干凈。
(二)零件的清洗:常用的清洗液有煤油、輕柴油和化學清洗液。
部件裝配工藝簡介
一、軸套和軸的裝配方法
根據生產形式,成批生產時選用手錘加導向心軸將軸套敲入的方法裝配,大量生產時用專用設備壓入軸套的裝配方法。
壓入或敲入軸套時,應注意配合面的清潔,并涂上潤滑油,同時注意軸套的油孔位置必須與機殼相應的注油孔對準。
采用手工敲入的裝配方法時,要防止軸套歪斜。敲擊心軸的聲響,應從空擊聲轉到實體聲,軸套的軸肩已經壓到機殼的端面定位即可。在壓入軸套后,還要用平端緊定螺釘對軸套固定,防止軸套松動。
二、滾動軸承的裝配方法
在滾動軸承內圈與軸之間、外圈與軸承孔之間,為防止轉動時產生相對轉動,影響滾動軸承的工作特性,它們之間需要有一定的配合緊度。由于滾動軸承是專業廠大量生產的標準部件,其內徑和外徑都是標準的公差尺寸,因此軸承的內圈與軸的配合應為基孔制,外圈與軸承孔的配合應為基軸制,不同配合的松緊程度由軸和軸承孔的尺寸公差來保證。
滾動軸承配合中,過盈的松緊要求,應考慮負荷和轉速的大小、負荷方向和性質、旋轉精度和裝拆是否方便等因素。當負荷方向不變時,轉動套圈應比固定套圈的配合緊一些,過盈太小,轉軸與內圈易相對轉動,影響滾動軸承正常工作;過大,會引起軸承變形和減少軸承的游隙,造成軸承工作時產生熱膨脹而損壞。
(一)滾動軸承游隙的調整
軸承的游隙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兩類。有些軸承,由于結構上的特點,其游隙可以在裝配或使用過程中通過調整軸承套圈的相互位置而確定。如向心推力球軸承、圓錐滾子軸承和雙向推力球軸承等。許多軸承都要在裝配過程中控制和調整游隙,其方法是軸承內圈、外圈有適當的軸向位移。
(二)滾動軸承的裝配
滾動軸承的裝配方法應根據軸承的結構、尺寸大小和軸承部件的配合性質而定。裝配時的壓力應直接加在待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能通過滾動體傳遞壓力。
1.圓柱孔軸承的裝配
軸承內圈與軸配合,壓裝時,可先將軸承裝在軸上,在軸承端面墊上銅或軟鋼的裝配套筒,然后把軸承壓至軸肩為止。
軸承外圈與輪緊配合,壓裝時,可將軸承裝在軸孔中,軸承端面墊上銅或軟鋼的裝配套筒,把軸承壓入軸孔臺肩為止。裝配套筒的外徑應略小于軸孔的直徑。
2.推力球軸承的裝配
推力球軸承的裝配應注意區分緊環和松環,松環的內徑孔比緊環的內孔大,裝配時一定要使緊環靠在轉動零件的平面上,松環靠在靜止零件的平面上,否則會使滾動體失去作用和加速配合零件的磨損。
3.軸承裝配應注意的問題
滾動軸承上標有代號的端面應裝在可見部位,以便更換。
為了保證滾動軸承工作時有一定的熱膨脹余動,在同軸的兩個軸承中,必須有一個的外圈(或內圈)在熱膨脹時可產生軸向移動,以免軸或軸承產生附加應力損壞軸承,甚至咬住軸承。
在裝配過程中,應嚴格保持清潔,防止雜物進入軸承的滾道內。
軸承裝配后應無卡住和歪斜現象,運轉靈活、無噪聲。
三、軸類零件的裝配方法
軸是縫紉機中的重要零件,某些傳動零件只有裝在軸上才能正常工作。如連桿、齒輪、帶輪及旋梭等。
軸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是支承軸上零件,并使其有確定的工作位置;
二是傳遞運動和扭矩。為了保證軸組部件能正常工作,不僅要求軸本身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抗振性能,而且